主要观点总结
温州近期卖出了三块地,引发市场关注。近年来,城投成为土地市场的重要力量,托底土地市场情况普遍。然而,城投后续开发节奏缓慢,存在开工不足、代建空间巨大等问题。目前市场面临不确定性,后市走向和城投现存土储消化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温州土地市场情况
温州近期成交三宗涉宅用地,均由当地城投拿下,引发市场关注。近年来,城投成为土地市场的重要力量,托底土地市场情况普遍。
关键观点2: 城投开发能力问题
虽然城投频繁参与土拍,但后续开发节奏缓慢,存在开工不足的问题。据统计,城投拿地项目中全部开工的地块仅占22%。
关键观点3: 城投拿地后的出路
城投拿地的出路包括合作开发、代建开发和再次转让土地。目前代建空间巨大,但代建整体占比较低,市场仍在逐步发展。
关键观点4: 市场风险与不确定性
目前市场面临不确定性,城投托底能力下滑,地方政府去库存压力较大。此外,城投自身债务压力、开发理念以及市场下行等因素也影响了其开发进度。
文章预览
近日,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称的温州,卖出了三块地。 公开信息显示,7月26日,温州成交三宗涉宅用地,其中龙港商住地块,由龙港市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底价竞得;苍南县两宗地块竞价激烈,最终由苍南县城市投资集团竞得。三宗地均由当地城投拿下,引发市场一阵关注。 实际上,近两年来,像温州这样由城投“托底”土拍的情况并不少见,且城投整体的投资规模,比想象中还要大。 克而瑞近日研报表示,过去三年房地产调整期,房企在投资上呈现两个特征:第一,民企大量退出,央国企独占鳌头;第二,城投大面积托底土地市场,但“开发能力”是硬伤。 这一转变力度有多大?数据显示,2021年之前,民企在新增拿地TOP100中投资金额(全口径)保持在2万亿元以上,占百强比重60%以上;2022年、2023年呈现断崖式下跌,拿地金额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