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作者徐鑫的新书《细胞史记》的出版信息以及书籍内容。该书是生物学科普作品,旨在从细胞角度讲述生命故事,为所有对生命科学感兴趣的人提供启发。文章详细描述了书籍的起源、特色、受众以及作者的致谢。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书籍背景及目的
作者徐鑫的《细胞史记》于2024年9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旨在从细胞角度讲述生命故事,为对生命科学感兴趣的人提供启发。其写作动机源于教学反馈和学生需求。
关键观点2: 书籍内容与特色
《细胞史记》以细胞逻辑为核心,通过判别式方式梳理细胞的方方面面。与一般细胞生物学书籍不同,该书通过效率与安全视角解释细胞的细节。书中包含大量插图,强调趣味性和易懂性。
关键观点3: 书籍受众
《细胞史记》适合所有对生命科学感兴趣的人阅读,包括资深科学家、研究生、本科生、高中生和初中生。尤其是初中生可能需要借助章节后的词汇表来理解内容。
关键观点4: 书籍的影响与贡献
作者希望通过《细胞史记》为推动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做出贡献。该书关注细胞的逻辑,可能有更广泛的辐射,对生命的宏大叙事和人生的感悟有启迪作用。
关键观点5: 送书福利活动
作者在文中开展了留言集赞活动,读者分享对书籍的看法或养细胞的趣事,留言点赞数排名前5位的读者将获得免费邮寄的《细胞史记》这本书。
文章预览
友情提示:文末含送书福利 文 l 徐鑫 我的第二本书,《细胞史记》,出版了! 《细胞史记:造物的神奇》,清华大学出版社,2024 年 9 月 这是一本生物学的科普之作,希望能从细胞这个角度,讲述生命故事,给所有对生命科学感兴趣的人提供启发。但这本书最初的写作动机,却来自一个相当单一的群体。 01《细胞史记》缘起 《细胞史记》来自我给医学生上细胞生物学时的困局。 在多次课后的调查、座谈中,学生对细胞生物学最主要的反馈是 「 散、缺乏逻辑性 」。后来有一次我在江苏开一个教学研讨会,惊诧地发现,一位来自北京的教遗传的老师也提到了 「 散 」 的问题。细胞生物学的散和缺乏逻辑性可能是系统性和结构性的,并且是生命科学共性问题的某种典型体现。 学生固然能通过努力在细胞课上取得好成绩,但如何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