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山东五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济南市长清区齐长城遗址入围终评名单。这是齐长城的首次主动性考古发掘,实证了齐长城始建于两周之际,对中国长城体系的起源和发展路径具有里程碑意义。考古领队张溯介绍了发掘细节和成果,包括地层关系、城墙年代、灰坑出土陶器等,强调了齐长城在济水沿线的战略意义及研究价值。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齐长城遗址入围山东五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
这是齐长城的首次主动性考古发掘,发掘地点位于平阴城东南1.5公里处。
关键观点2: 齐长城始建于两周之际,是中国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早期长城。
该发现对厘清中国长城体系的起源和发展路径具有里程碑意义。
关键观点3: 张溯介绍了发掘的细节和成果,包括城墙构造、年代测定、附属设施等。
他强调了齐长城在济水沿线的战略意义及其在研究东周至战国时期区域政治格局中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4: 本次发掘揭示了不同时期齐长城的构造特点和分布关系,为判断长城的建筑年代提供了直接证据。
特别是早期墙体和晚期墙体的叠压关系,为齐长城的分期与功能演变提供了重要实证。
文章预览
山东最新批复,涉10个县市 2024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近日揭晓。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的济南市长清区齐长城遗址入围终评名单。 作为齐长城的首次主动性考古发掘,济南市长清区齐长城遗址实证了齐长城始建于两周之际(西周晚期—春秋早期),是中国年代最早的长城,对厘清中国长城体系的起源和发展路径具有里程碑意义。 2月14日,新黄河记者专访了本次考古发掘的领队张溯,请他详解此次考古发掘背后的故事。 齐长城首次主动性考古发掘 齐长城是东周时期齐国修筑的重要军事防御系统,西起济水、东连大海,跨越山东中部的泰沂山脉,全长640余公里,途经7个地市17个县区,是中国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早期长城。齐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溯告诉新黄河记者,齐长城的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