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建设性意见
更好的社会,更好的生活,需要建设性意见。
今天看啥  ›  专栏  ›  建设性意见

记者采访全靠打客服电话,丢不丢人啊?

建设性意见  · 公众号  ·  · 2025-04-03 21:11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批判了媒体在涉及大品牌社会新闻时采访客服的行为,并分析了这种现象背后的三大问题。包括记者采访能力的缺失、媒体舆论监督力量的丧失以及媒体与品牌方可能存在的默契共谋。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采访客服说明记者突破能力缺失

记者依赖采访客服而非寻找行业内专业采访对象,体现了记者突破采访能力的不足。

关键观点2: 客服非企业有效信息发布渠道

客服人员通常遵循统一模板话术,所接收信息层级低,不足以代表企业态度。

关键观点3: 媒体采访客服体现舆论监督力量丧失

媒体只能采访到客服,表明其在企业中的舆论监督力量减弱,这体现了当前社会媒体影响力的下降。

关键观点4: 媒体与品牌方可能存在的默契共谋

媒体采访客服可能是与品牌方达成的默契,当媒体无法通过公共影响力获得广告时,可能依赖大品牌的“公关经费”。这种情况下,媒体在公共事件中的立场和勇气可能受到影响。

关键观点5: 对现状的反思与建设性意见

文章提出了一些反思,并建议留下编辑,强化新闻编辑能力,提高新闻报道质量。


文章预览

头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记者电话采访 每当涉及大品牌的社会新闻出现时,总能看到一些《XX客服回应XX事件》的报道。讲真,看到媒体同行堕落至此,我都没脸再提自己曾是一名记者。 为什么说采访客服人员是件丢脸的事情呢? 第一,采访客服人员说明记者的突破采访能力几乎为零,平时也没有积累所在领域的资源,或者是完全躺平偷懒,根本就不想去找采访对象,所以就打一个客服电话录个音来当作采访了涉事企业。 然而,客服人员从来都不是企业对外发布新信息的有效渠道,他们所受的训练必定是统一的模板话术,不可能给他们一丝一毫的发挥空间,客服所接收到的也必定是企业里最低层级的信息,完全不足以代表企业的态度。 媒体去采访一家企业的客服,是可耻的敷衍,是对自己职业的不尊重。 第二,媒体只能采访到客服,说明媒体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