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来自钉钉用户体验公众号的一个设计问题,即对话框中存在“取消的取消”这一双重取消的问题,导致用户迷惑。文章提及国外知名产品也常遇到类似情况,并提出设计改进建议,即用其他词汇替换“取消”以避免混淆。同时,文章还强调了设计师的核心竞争力将越来越侧重于逻辑而非仅仅是视觉层面,并给出了相关讨论链接。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存在“取消的取消”问题
文章指出在对话框中存在两个包含“取消”的按钮,导致用户迷惑和混淆。
关键观点2: 国外产品的类似情况
文章提到国外知名产品如Facebook和微软Skype也存在类似的设计问题。
关键观点3: 设计改进建议
文章建议用“停止、撤销、移除、作废”等词汇替换“取消”,以消除由于双重取消造成的混乱。改善必须从弹出对话框的‘入口/按钮’开始,而不仅仅是修改对话框本身。
关键观点4: 业务部门坚持使用“取消”的解决方案
如果业务部门坚持要求使用“取消”,文章提出了设计方法如下:设计师需要更多地考虑逻辑而非仅仅是视觉设计。
关键观点5: 设计师核心竞争力的转变
文章强调设计师的核心竞争力将越来越侧重于逻辑,而不仅仅是视觉层面。
文章预览
上图,来自 钉钉用户体验 公众号,它的瑕疵:存在“取消的取消”。 双重“取消”,让用户非常迷惑。对话框,存在4个取消文案:①②③代表“取消定时发送”,④代表“取消定时发送”的取消。 如果用户没有读懂标题和描述,面对两个包含“取消”的按钮,不知所措。 当然,国外的知名产品也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 Facebook 对话框的[主次按钮]都带有 Cancel 微软 Skype 对话框的[确认按钮]居然是 Cancel ■设计改进 消除“取消的取消”造成的混乱,解决方法是用“停止、撤销、移除、作废”等词汇替换“取消”。 改善必须从弹出对话框的“入口/按钮”开始,而不仅仅修改对话框本身: 只要替换①/②/③的“取消”,对话框就可以保留按钮④的“取消”: 如果业务部门非常强势,坚持要求①/②/③使用“取消”,设计方法如下: 设计师的核心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