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作者分享了其职业经历、跳槽经历以及对当前职场环境的看法。作者曾在湾区的大厂工作,回国后由于赛道选择错误,一直担任IC(个人贡献者)。由于组内氛围不佳和职场发展的压力,作者开始准备跳槽,但面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挑战。经过多次面试后,作者终于拿到一个offer,但薪水涨幅不高。作者描述了面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并分享了自己对职场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作者的职业背景和跳槽原因
作者在湾区大厂工作过,回国后担任IC。由于组内氛围不佳和职场发展不顺,开始准备跳槽。
关键观点2: 面试过程中的挑战
作者多次面试均未能成功,面试过程中遇到了算法、BQ(商业问题)等方面的挑战。
关键观点3: 拿到offer的难度和薪水的涨幅
作者经过长时间的面试,最终只拿到一个offer,且薪水涨幅不高。当前环境下找到好工作难度加大,需要完美通过面试并展现出高潜才能拿到offer。
关键观点4: 作者对职场的看法和消费观的改变
作者认为当前职场环境竞争激烈,能力做到大厂前30%的人也只能度过35危机。找工作过程中,作者的消费观发生了改变,开始注重节约并寻找真正的乐趣。
文章预览
作者@地里匿名用户5FINQ 发布在一亩三分地 欢迎大家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到原帖与作者交流讨论哦! 先交待一下背景: 本人回国已经5年,之前在湾区中厂+大厂都干过,不过级别不高。回国后因为赛道选择错误,也一直当IC (Individual Contributor,个人贡献者) , 职场发展肯定不算好的, 至今33岁,也就是所谓的P7+。( 具体来说就是待遇看齐了后30%的P8, 但级别给不到,和如夫人一个意思。按字节来说,就是薪资上限的老2-2) 因为组内氛围日益“有毒”, 所以去年年中开始准备跳槽。 toxic(有毒)体现在: 全行业降本增效,之前主动离职的同事跑路后,工作交接给我之后组内HC (Head Count,这里指的是招聘名额) 。给了其他”高优“团队,这样我个人工作量加了起码30%,每天疲于答疑,给产品讲”为什么这事不能像他们说的那样做“,以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