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黄益平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的演讲中讨论了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特点、当前挑战及改进。他提出从四方面改善宏观调控效果:引导市场预期、中央政府和央行承担主体责任、关注逆周期调节、加强政策协调。黄益平还提出三点短期政策建议:追求温和通胀为政策目标,加大政策力度,发挥主权信用作用。本文分析了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特点、面临的挑战及改进方向。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黄益平关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调整建议
黄益平提出从四方面改善宏观调控效果:重视市场预期、中央政府和央行承担主体责任、逆周期调节优先于跨周期调节、加强政策协调。
关键观点2: 短期政策建议
黄益平提出三点短期政策建议:追求温和通胀为政策目标,加大政策力度,发挥主权信用作用,以稳定市场、降低资产负债表风险。
关键观点3: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特点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存在非价格、非市场的政策工具,财政与央行部门站位影响政策协调,地方政府对宏观调控有放大作用。
关键观点4: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挑战
地方政府缺席宏观调控、宏观经济政策力度偏温和、政策管理市场预期的功能、低增长风险还是低通胀风险、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风险。
关键观点5: 宏观经济政策的改进方向
回归周期定位,加大政策力度,改变市场预期,加强政策协调,并考虑短期政策建议以应对当前经济挑战。
文章预览
“ 近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 在“长安讲坛”的演讲中就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特点、当前挑战及改进等问题发表演讲。 黄益平认为, 我国可以考虑 从四方面做一些政策调整,改善宏观调控的效果:一是重视对市场预期的引导,二是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承担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责任,三是对“逆周期调节”的关注要放在“跨周期调节”的前面,四是加强财政、货币与行业政策之间的协调。 黄益平还提出三点短期政策建议:第一, 应把追求温和通胀的重要性提高到与追求中速增长一样的地位,建议将CPI增长2%-3%明确为刚性政策目标 ;第二,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特别是尽快把已经安排好的财政开支落实下去,改变“重投资、轻消费”的政策理念,理直气壮地采取支持消费增长的财政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