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回忆了学生们在学英语时以李华的身份给外国朋友写信的经历,以及如今通过互联网平台与外国人交流的现状。文章表达了即使时隔多年,外国朋友收到信件并回应的感动,认为这场互联网上的会面是学生时代的双向奔赴。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李华角色的重要性
文章提到从学英语开始,李华成为学生们写信的代表角色,写信给外国朋友是许多人的共同经历。
关键观点2: 与外国朋友的交流变化
随着大量的外国人进入小红书等网络平台,学生与外国朋友的交流从写信转变为互联网互动,跨越了时空和语言障碍。
关键观点3: 信件的回音和售后
文章强调了信件收到回音的意义,即使当初只是为了完成作业或家庭作业而写信,外国朋友的回应仍然给学生们带来了深深的感动。
关键观点4: 文章的情感表达
文章表达了对年少时期信件终于送到外国朋友手中的感慨,以及对开阔、友好世界的向往。
文章预览
Who is Li Hua? 从我们开始学英语起, 在考试或者练习中, 我们都曾被要求作为“李华”,给我们的外国笔友写信。 举些例子 …… 对中国人来说,没替李华给外国朋友写过信的学生时代是不完整的。 Hi David、Dear Tina、Hi Jack、Sarah…… 尽管我们知道我们不会得到回复,我们还是在上学的时候,以李华的身份写了无数封信给我们的外国朋友们。 尽管当时的我们写这些信是为了完成考试或者家庭作业,但是,当最近大量的外国人进入了小红书。 当年每次写信最后都要加的那句:“I am looking forword to hearing from you”。 当年落下的笔在这一刻遇到了回响。 而从他们的回信中,我们也知道,当年我们在给他们写信的时候,他们也在院子里边玩泥巴边想象,是不是把地球挖穿,就能抵达另一端的中国? 如今,他们涌入了我们的网络世界,他们远在大洋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