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描述了作者在哈尔滨的体验和感受,通过不同的声调展现哈尔滨的“哈”文化。文章介绍了哈尔滨的旅游热潮、冰雪运动、当地人的乐观态度以及独特的“哈”字文化。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哈尔滨旅游热潮
春节期间,黑龙江接待游客数量和消费额均有所增长,哈尔滨成为旅游热门目的地,亚冬会期间部分项目一票难求。
关键观点2: 哈尔滨的“哈”文化
文章通过四个声调的“哈”展现了哈尔滨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从外地人的视角,描绘了哈尔滨的冰雪运动、当地人的乐观态度以及独特的“哈”字文化。
关键观点3: 哈尔滨的冰雪运动
哈尔滨的冰雪运动蓬勃发展,市民和游客在冰面上嬉戏,展现了冬季运动的乐趣和哈尔滨独特的冰雪资源。
关键观点4: 当地人的乐观态度
文章通过描述游客在哈尔滨的体验,展现了当地人的乐观与豁达,这种背后是一种坚韧与自强,面对寒冬与风霜,他们选择拥抱并与之共舞。
文章预览
来源:新华社( 记者王浩明、胡佳丽) 亚冬会的圣火已经燃起,来了哈尔滨几天,作为一个外地人在这里听到和使用最多的一个字,那必须是“哈”。然而,几天在哈尔滨的工作生活体验,发现“哈”是一个字又不只是一个字,四个声调的“哈”可谓是包罗万象。 (此前报道: 冬日顶流的“尔滨”,竟有4种发音?! ) 这是2月1日在第37届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拍摄的哈尔滨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和“妮妮”。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哈(hā) “尔滨”这两年火了,为什么却把“哈”省略了,各种说法不一。 一种说法是,“尔滨”对游客太好了,本地人却哈(笑)不出来了。 这当然是一种反向的玩笑。游客带火了人气,带旺了消费,这是实打实的。 数据会说话。2025年春节期间,黑龙江接待游客2626.3万人次,游客消费达336.5亿元,同比增幅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