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在材料科学领域,金属和合金的强度与延展性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长久以来,经典的强化机制在提升金属强度的同时,往往会导致延展性的严重损失,这一矛盾如同横亘在材料科学家面前的一座大山。不过,近期一项发表于《自然通讯》的研究成果,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新的曙光。 传统的教科书理论认为,加工硬化材料中初始的高密度位错会损害材料的延展性。在实际的金属加工过程中,像轧制、拉拔和扭转等工艺,会使位错不断积累,最终形成平衡态的低能量位错结构(LEDS)。这种结构虽然能提高屈服强度,却极大地削弱了位错的移动性和增殖能力,导致材料延展性变差,强度与延展性之间似乎只能“二选一” 。 为了突破这一困境,来自西北工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多机构的科研团队,受自然界非平衡复杂系统自组织现象的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