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最新一轮高值医用耗材国家带量采购涉及人工耳蜗和外周血管支架两类医疗器械产品,国内外企业参与报价。此次集采外资企业在价格竞争上表现突出,多数外资企业的产品中标。国家医保局通过集采降低了产品价格,实现了医保战略购买和结构调整,同时采取措施优化供给,推动行业增长。集采有助于形成长期稳定的市场预期和稳定临床使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人工耳蜗和外周血管支架两类医疗器械产品参与国家带量采购。
这两类产品的关键信息包括涉及的器械类型、参与的企业数量、中选的企业的具体情况等。
关键观点2: 外资企业价格竞争中表现突出。
外资企业在集采中采取了低价策略,平均价格大幅降低,部分外资企业的产品以最低价中标。
关键观点3: 国家医保局通过集采降低了产品价格。
通过集采的方式实现了价格的有效控制,为医药企业节省了营销成本。
关键观点4: 国家医保局推进医保基金与企业的直接结算。
此举提高了医用耗材采购资金的回款率,对医药企业是一大福音。
关键观点5: 专家表示外资企业以价换量。
外资企业低价中标后可通过扩大销量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长远的收益。
文章预览
12月19日,最新一轮高值医用耗材国家带量采购结束,涉及人工耳蜗和外周血管支架两类医疗器械产品。据悉,这些产品之前价格都在数万元、甚至十万元以上。现场国内外企业都有参加报价,其中5家人工耳蜗申报企业全部中选,外周血管支架24家企业报价、23家有产品中选,企业中选率达到了96%、产品中选率超过90%。 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司长丁一磊指出,本次耗材中选价格总体符合预期。国家医保局探索推进医保基金与企业的直接结算,提高医用耗材采购资金回款率,惠及广大医药企业。 外资企业拉开阵势抢报最低价 记者注意到,本次集采中,人工耳蜗产品的降价最大,平均价格从2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拉开大幅降价序曲的不是国内企业,而是外资企业。外资企业在现场报出了全场最低价,这让所有的人出乎意料。 奥地利美迪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