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机制银币的发展过程,包括清代中晚期西方银币的流入、清政府的自铸机制银币、各省设厂铸币及货币统一等问题。同时介绍了不同时期的银币特点、重量、成色及流通范围。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晚清时期机制银币的起源和发展。
介绍西方银币的流入和清政府决定自铸机制银币的背景。
关键观点2: 不同版本的“光绪元宝”银币。
详述“七三反版”、“七二反版”等版本的变化和停用,以及后来的广泛流通。
关键观点3: 各省仿铸及币制混乱。
说明各省设厂铸币的情况,以及币制不统一、重量名称不一致的问题。
关键观点4: 清末货币总量的估计。
引用材料说明清末货币总量,包括中外银元、银锭、银角、铜币、纸币等。
关键观点5: 银元单位之争。
介绍清廷内部围绕银元以“两”为单位抑或以“元”为单位的激烈争斗。
文章预览
很多朋友反馈收不到我们的文章推送 点击上方【钱币收藏】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 →点击【 设为星标⭐ 】 以后就能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更新了! 一、 晚清时期的机制银币 清代中晚期,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西方国家的银币开始大量流入中国。由于西方银币形式划一,使用方便,在社会上不胫而走,市场上甚至出现了用外国银币套购中国白银的现象,引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在这种局面下,清政府决定顺应时势,自铸机制银币。 晚清的机械自铸银币,从吉林开始。光绪十年(1884年),中国第一套机制银币在吉林机器官局铸造厂诞生,全套共五枚,面额分别为一钱、三钱、半两、七钱、一两五种,但未获行用。 光绪十年吉林机器官局监制厂平柒钱银币 这是中国最早的机制银币,加之铸造后未及盛行即被废止,所以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