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年轻人通过反向驯化算法来对抗“大数据杀熟”的现象,包括采用重置账户、立“穷鬼”人设、更换功能机等方式来试图改变大数据定价策略。文章从公众、技术专家、法律专家等角度分析了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包括消费者对算法的认知能力提升、对信息不对称的担忧以及对平台行为的约束和规范的需求。同时,文章也提到了算法治理的问题,包括信息“孤岛”现象、算法外部性风险内化等难点,并指出监管端正在采取行动开展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年轻人通过反向驯化算法对抗“大数据杀熟”
年轻人采用多种策略来对抗大数据差异化营销,如重置账户、立“穷鬼”人设、更换功能机等,试图改变大数据定价策略。
关键观点2: 消费者对算法的认知和对信息不对称的担忧
消费者对算法的认知能力逐步提升,开始具备反击算法的能力。然而,消费者对算法及平台的不信任源于信息不对称,平台方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
关键观点3: 算法治理的难点和监管行动
算法治理面临信息“孤岛”现象、算法外部性风险内化等难点。监管端正在采取行动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以整治算法问题。
文章预览
为了防止被“杀熟”,一些年轻人试图“用魔法打败魔法”,通过反向驯化算法的方式来迷惑大数据。 他们有的采用重置账户的方式,以新客身份享受“新用户优惠”;有的在网上立“穷鬼”人设,频繁刷起“机票太贵,买不起”的留言;还有的选择更换老人机、功能机等,尝试摆脱被智能手机、被算法的支配感…… 这些现象背后,反映了用户对算法的认知逐步加深,也开始具备反击算法的能力。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基于信息的不对称,长久以来人们对算法能否公平公正地作出决策,存在不信任。如何消弭这种不信任感?这是算法治理过程中有待回应的关切问题。 骂机票太贵就能降价? 另类喊话帖走红 这些年,有关“大数据杀熟”的讨论此起彼伏。 今年11月,京津冀三地消协联合开展了大数据营销差异化现象调查。超过四成的消费者明确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