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描述了一场融合苗绣、侗族绣、银饰等多种少数民族非遗元素的时装秀,来自贵州大山里的45个孩子展示了具有民族韵味的服装。文章强调了广袤国土、悠远历史文化和多元生活状态为中国审美提供了丰富意蕴,并探讨了如何发现和改造这些元素,让它们焕发现代国际光彩。文章还提到中国非遗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并分析了非遗元素背后的奋斗和发展故事。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孩子们身穿融合多种少数民族非遗元素的服装,走秀展现民族风情与时尚潮流的碰撞。
贵州大山里的孩子成为了国际时装周的T台模特,展示了原生态高级感的震撼。
关键观点2: 这场时装秀体现了广袤国土、悠远历史文化和多元生活状态的中国审美意蕴。
中国这片土地上从来不乏令人惊奇的审美意蕴,重要的是如何发现并让它们焕发现代国际光彩。
关键观点3: 中国非遗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成为国际通行的‘文化语言’。”。
中国已经拥有44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地域性的技艺和民俗有待梳理和展示。
关键观点4: 非遗元素不仅是“审美的故事”“文化的故事”,也是“奋斗的故事”“发展的故事”。
几代人努力让文化一代代传承,最终让中国非遗走向世界,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自强不息和重新定义自我的坚强和毅力。
文章预览
最具民族韵味的原生态展示,突破了审美隔阂和文化界限,在现代化、国际化的视野下焕发出光彩 。 ▲正在走T台的小朋友。图/央视新闻 文 | 柳早 “这才是顶流中国美!”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来自贵州大山里的45个孩子,身穿融合苗绣、侗族绣、银饰等多种少数民族非遗元素的服装,走上中国国际时装周的T台。浓浓的民族风情与时尚潮流碰撞,呈现了一场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盛宴,也让无数观众感受到了原生态高级感的震撼。 这是一场属于“最本地”的展示。时装秀的设计者是苗族设计师,模特是没有走出过大山、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当地孩子,展示的是纯手工制作、当地风格的服装饰物……这一切最具民族韵味的元素,却突破了审美隔阂和文化界限,从在家乡举办的“村T”时装秀开始,一步步走上了国际T台,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