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谷宁农夫

有人说刘大夏阻碍了中国版图扩大?是“千古罪人”?这逻辑很熟悉

谷宁农夫  · 简书  ·  · 2021-02-09 20:28

文章预览

刘大夏几次在朝廷有海外活动、扩张时,藏起了相关资料,并说服负责人心悦诚服地放弃这些计划。

一、刘大夏其人

刘大夏,明朝人,从小就聪颖有悟性,强识有神秀。

22岁中湖广乡试第1名,27岁就考取了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兵部职方司主事、户部左侍郎等职,后来升任兵部尚书。

刘大夏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了“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

刘大夏

刘大夏初到兵部任职时,明宪宗的宠妃万贵妃和宦官汪直等人擅权专政、胡作非为。

刘大夏暂时位卑言轻,但他还是在职责范围内,竭尽全力减少奸佞们的祸害。

太监汪直好大喜功,恰逢当时安南(今越南)后黎朝(今越南的一个历史朝代)发生战乱,汪直就怂恿皇帝出兵夺占后黎。

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神威,自然心动了,于是派人向兵部索要安南的有关文书资料。

刘大夏早已在第一时间将资料收藏了起来,汪直等人严刑逼供资料管理员,刘大夏于心不忍,就秘密地去见兵部尚书余子俊,说:“兵祸一开,西南立刻就糜烂(完了)。”

明朝战事

余子俊瞬间醒悟,打仗就是劳民伤财,老百姓为此死伤无数,于是力谏皇帝,避免了这次战祸。

据《殊域周咨录》记载:“成化年间,有人迎合圣意,大讲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的故事,皇上听了很感兴趣,就下诏索取郑和下西洋的有关文件、地图。兵部尚书项忠命人到档案库里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原来已经被刘大夏藏起来了。”

不过后来的明代学者顾起元在其作品《客座赘语》中,有意把“藏”改为“取而焚之”。由此激起了民愤。

刘大夏为什么要藏图呢?因为他认为,郑和下西洋举行一次,就损耗人力物力财力无数,即使沿途得到了什么宝物,对国家用处也不大,远不如损失大。

郑和海图

而真正导致刘大夏挨骂,被称为“千古罪人”的,是民国年间《小说月报》上刊载的一篇文章。

当时的交通史专家向达在文章里狠狠地攻击刘大夏焚烧《郑和海图》的罪恶行为,认为他中断了航海事业的蓬勃发展,让国家错失了版图扩张的机会,是个大罪人……

就这样,刘大夏成了保守昏聩的网红,一直红到现在。

如今仍有不少人还在这么攻击他,怨他阻碍了明朝政府收服越南,使国家丧失了版图扩大的宝贵的机会。恨他毁掉了中国实现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样的丰功伟绩。

郑和下西洋

二、怎么看待刘大夏

看到这儿,你是否觉得有什么疑虑?有没有感觉这种逻辑很熟悉?

骂刘大夏的人,他们的心理,和今天的米国到处插手干涉别国内政、挑起战火的心理有什么不同?

英国当初的确由于航海业发达,发展成了日不落帝国,全世界都有他的殖民地,但今天呢?谁能阻止它今天的衰落?谁能帮它解决国内闹分裂?

《大学》里有这样一句话:“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意思是,你对别人说话无礼,对方也会用无礼来回报你;财货来路不正,也会以不正的方式失去。

海上神威

一直追求道与德的中国人,在历史上,除了不得已的应对边区民族入侵而发生过战争,都是靠德行和声望赢得外来者,并善待他们。

骂刘大夏的人,你们是希望我们学习米国吗?仗着自己实力强大,就对它国趁火打劫?就可以打着人权的旗号,对他国内政横加干涉?

看看2020照妖镜下的米国,混乱、扭曲、撕裂成什么样子了?

靠战争、掠夺他人的子民,会有什么好心态?会导致什么好下场?

曾经的海上之王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今天是什么样了?

《老子》说:“师(军队)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不是逼不得已、无法生存,不能发动战争。不信去看看亚美尼亚,去看看那些被插手内政、挑起战火的国家,百姓是如何朝不保夕。

战后废墟

如果你觉得,发展航海业是为了沿途学习人家好的东西,或者与他们交换各自需要的东西,就像丝绸之路那样。

那就先学习刘大夏的务实,先把国内建设强大,让百姓富裕。

刘大夏之所以能官至尚书,深受明孝宗信赖,不仅在于他天赋才能,还因为他一心为国家,为百姓,踏踏实实,要解决什么问题,就去深处跟问题相关的群体——百姓中间,先了解当地民情民声,召集百姓讨论,再做决策。

比如有一次,朝廷命令刘大夏去边境管理粮饷。人们都不看好,觉得刘大夏解决不了北方顽固的粮草问题,说不定还会招来杀身之祸,因为那都是官宦子弟在明里暗里操作。

刘大夏到任后,首先就去走访当地父老,每天和他们研究当地情况,直到完全掌握处理要领。

刘大夏深入民间

有一天,刘大夏在交通要道上贴出告示:

“某地粮仓缺少米粮若干石(dan,四声),每石给官价若干。

所有境内外官吏、百姓或商人,凡是愿意运米十石、粮草一百束以上的,都批准!官宦子弟也不禁止。”

不到两个月,粮仓就满了。

因为过去粮仓都是运米粮一百石、粮草一千束以上才能批准。这就导致百姓无力竞争,只能由官宦子弟操控、买入百姓粮食,集中运往粮仓,利润高达五成。

刘大夏此举,兼顾了百姓和官家子弟各方的利益,支出都是国家,粮食归国家,谁也没法有怨言。

如果刘大夏不扎根百姓,群策群力,哪儿能有这样的智慧之举呢?

这就是踏实扎根百姓,既能发展本地经济,还能促进技术改良,发展科技。西方的工业革命,科技腾飞,都是踏踏实实一丁一卯做出来的,都是务实的结果。

因此,人们的重心若能放在学习刘大夏这样的务实,踏踏实实做事上,我们的科技也能领先。

刘大夏置太行北堤,全河入淮

三、总结

刘大夏的大智慧,直到今天还是有人看不懂,很令人感到遗憾。

存在感不是来自侵略和掠夺,而是友好往来,踏实自强。

为优越感而战就更没必要了,没有谁比谁优越,各自安好,互不侵扰是上策。只要踏踏实实强大了,自然会“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国富民强盛景

(参考资料:《智囊全集》、《刘大夏》_百度百科词条)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