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山东高法
新鲜的司法动态资讯 实用的审判实务参考
今天看啥  ›  专栏  ›  山东高法

酒后玩转账游戏 转出钱款可否要回

山东高法  · 公众号  · 法律  · 2024-07-30 11:19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一起因酒后微信红包转账引发的纠纷案件。吴先生与田女士在酒吧相识后通过微信红包转账互动,最终吴先生转账5.2万元给田女士。事后吴先生反悔请求返还,田女士拒绝。法院最终判定田女士应返还5.2万元,并解释了戏谑行为与赠与行为的法律区别。法官还提醒公众注意红包返还套路,警惕网络诈骗。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案件背景

吴先生与田女士在酒吧初次相遇,酒后通过微信红包转账互动,最终发生5.2万元转账。

关键观点2: 争议焦点

吴先生认为转账是酒后行为,请求返还;田女士认为属于赠与,不应返还。

关键观点3: 法院判决

法院认定转账行为属于戏谑行为,意思表示无效,判定田女士返还5.2万元。

关键观点4: 法律解析

法院解释了戏谑行为与赠与行为的法律区别,并提醒公众注意红包返还套路,警惕网络诈骗。


文章预览

2021年5月,吴先生与田女士在某酒吧初次相遇,认识当晚他们交谈甚欢。随后,双方开始通过微信红包(转账)互动,田女士率先发了0.52元,吴先生回了5.2元。就这样,金额十倍增加,有来有往几次后,吴先生向田女士转账5.2万元。最终,田女士收下了这笔5.2万元的大额转账,停止了这场红包(转账)“游戏”。 第二天,清醒后的吴先生对自己昨晚的行为感到十分懊悔。他尝试联系田女士,希望她能够返还转账。然而,田女士却拒绝了他的请求。于是,吴先生将田女士起诉至法院。 吴先生认为,这笔5.2万元的转账并非出于自愿,而是酒后意识不清状态下的行为,请求判令田女士返还不当得利5.2万元。而田女士则辩称,转账行为是吴先生自愿为之,属于赠与行为,不应返还。 法院经过审理,最终判定田女士返还5.2万元。 辨法析理 法院审理认为,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