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介绍了微信“状态”功能的发展、使用现状及其背后的思考,作者通过深入分析用户体验、产品设计理念以及用户需求等方面,对“状态”功能进行了全面评价。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微信“状态”功能的存在感和使用率并不高。
尽管微信对“状态”功能进行了多方面的优化和升级,但用户的使用率仍然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其功能设计较为小众,用户体验增量有限,无法有效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
关键观点2: 微信“状态”功能的设计理念是追求轻量化、真实化的社交体验。
微信希望通过“状态”功能实现一种轻量化、无压力化的社交方式,让用户能够更真实地表达自己。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信息量的压缩和能见度的降低,用户难以获得有效的社交反馈,影响了其使用体验。
关键观点3: 微信“状态”功能的设计体现了微信对产品细节的深度把控。
尽管“状态”功能是一个相对小众的需求,但微信仍然在产品逻辑上进行了精细的设计,体现了其深厚的产品功力。同时,该功能也是微信创始人Allen Zhang对社交的深入理解和探索,他希望通过实验性功能来探索社交的边界。
关键观点4: 作者对微信“状态”功能持肯定态度。
虽然“状态”功能的使用率不高,但作者认为该功能的设计体现了微信对产品细节的精益求精和对用户体验的深入洞察。同时,作者也肯定了Allen Zhang对社交的深入理解和探索,认为这是一种值得鼓励的尝试。
文章预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卫夕指北 (ID:weixiads) ,作者:卫夕,题图来自:AI生成 “反朋友圈”? 你说的是什么? 今天要聊的是一个存在感并不太强的微信功能——微信“状态”。 微信“状态”?有这个东西吗? 我在朋友圈调研的时候,不少人的第一反应都表示没用过。 你看我就说它没什么存在感吧! 事实上,微信状态是微信创始人Allen Zhang非常看重的一个实验性功能,它最早脱胎于微信的“视频动态”,在2021年的微信8.0迭代到现在的“状态”。 在这个功能上线三年之后的今天,卫夕和大家一起来全面盘一盘这个功能的缘起、迭代、成败以及背后的逻辑。 一、龙哥的一次“反朋友圈”实验 “大部分产品都在欺骗用户,你做各种滤镜,你说‘记录美好生活’,但生活其实不总是美好的。” 很多人当时可能仅仅认为龙哥2018年在腾讯年会上的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