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自1948年Barbara McClintock首次报道转座子以来 【1】 ,这类跳跃遗传元件对宿主演化的重要意义逐渐被揭示 【2-5】 。其中,DNA转座子作为主要类型之一,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然而,由于以往多为个案研究,DNA转座子活性的决定因素与进化模式的一般规律尚不清晰。不仅如此,尽管DNA转座子可作为基因工程工具用于插入诱变或转基因载体 【6,7】 ,但目前只有 Sleeping Beauty (SB) 等少数几种转座子得到了开发和广泛应用。因此,系统挖掘具有不同功能特点的转座子工具亟待开展 【8】 。 2024年6月5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张勇 和 王皓毅 研究组在 Cell 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 Heterologous survey of 130 DNA transposons in human cells highlights their functional divergence and expands the genome engineering toolbox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 筛选到40个在人源细胞中具有转座活性的新型DNA转座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