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刘凯研究员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动态酰胺键的耗散反应网络,构建了活性液滴自组织系统。这一研究实现了耗散自组装、非线性生长动态、活性液滴的趋化性运动和耗散系统的跨尺度能量转化,为打造液滴机器人、人工细胞模型和生物医学应用等提供了可能。相关论文已发表在Nature Chemistry上。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
耗散结构理论为人们理解生命系统的热力学特性提供了框架,刘凯团队希望探索新的耗散化学形式以及开发新的耗散组装系统,借此验证耗散结构理论。
关键观点2: 研究成果
刘凯团队通过马来酸酐与辛胺反应,合成了酰胺化合物,实现了基于动态酰胺键的耗散自组装。通过调节化学燃料的添加,实现了活性液滴的趋化性运动,并揭示了马兰戈尼效应模型。此外,该研究还实现了跨尺度的自由能转化。
关键观点3: 应用前景
该研究在活性流体与非平衡图案构建、液滴机器人、人工细胞模型、生物医学应用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观点4: 研究意义
该研究通过分子尺度的耗散化学驱动纳米级组装体的形成及其宏观运输,为打造智能、适应环境、做出决策的液滴材料提供了可能,模糊了生物系统与非生物系统之间的界限。
文章预览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刘凯 研究员和合作者开发出一种基于动态酰胺键的耗散反应网络,并基于此构建出一种活性液滴自组织系统。 图 | 刘凯(来源: 刘凯 ) 研究团队发现, 通过调节耗散反应的速率并控制组装过程中的动态行为,可以有效整合耗散组装和马兰戈尼效应,从而使系统表现出趋化性运动能力。 审稿人表示:“我相信这是一个重要的贡献,它是最近对非生物化学燃料反应的研究与非平衡宏观行为相结合的少数例子之一。”并称:“这样的系统确实有潜力促进分隔系统之间的主动运输”。 预计本次成果将能用于活性流体与非平衡图案构建、打造液滴机器人、打造人工细胞模型、实现生物医学应用等。 日前,相关论文以《分子尺度的耗散化学驱动纳米级组装体的形成及其宏观运输》( Molecular-scale dissipative chemistry driv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