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探讨了关于“80后死亡率”的假新闻及其来源。文章指出,某些自媒体引用所谓的“权威数据”,声称80后死亡率突破5.2%,但实际上这些数据存在多处漏洞和错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婷对此进行了反驳,并指出了假数据的来源可能来自AI对话。文章强调了在信息爆炸的AI时代,人类需要保持清醒的判断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假新闻关于“80后死亡率”的流传
文章介绍了“80后死亡率”这一话题如何被自媒体炒作,并引发公众关注。
关键观点2: 数据的漏洞和错误
文章指出了假数据存在的多处问题,如死亡率的计算方式、数字的细节错误等。
关键观点3: 李婷教授的观点
李婷教授通过公开统计数字计算后指出,80后的存活状况要好于70后,死亡率远低于5.2%。她认为假数据的最初来源可能是AI对话。
关键观点4: 信息爆炸时代的挑战
文章强调了在AI时代,人类需要保持清醒的判断力,抵制假新闻,夺回思考主权。
文章预览
“截至2024年末,80后死亡率突破5.2%,相当于每20个80后中就有1人已经去世。”“80后的死亡率已经超过70后。”你是否也被类似的观点刷屏? 记者在微信平台以“80后死亡率”为关键词搜索文章,不但微信自带的AI搜索功能会向我推送这条数据,各种自媒体工作号也是铺天盖地般引用转载,甚至不少自媒体开始为80后们鸣不平,称他们为“被时代透支的一代”“被诅咒的黄金一代”。 细看文章发现,大多数公众号都号称其数据来自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权威数据”。 令记者感到疑惑的是,2020年开展的七普,是如何得出2024年人口数据结论的呢? 此外,5.2%死亡率这个数字统计也很奇怪。国家统计局官网对于死亡率指标的解释,应该用年死亡人数除以年平均人数,再乘上1000 ‰,这意味着死亡率的指标是以“千分之几”为单位表示的,而不是常用的百分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