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今年以来长债收益率持续下行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已多次提示债券市场风险。权威专家表示,微观主体行为高度一致可能产生宏观“共振”,带来一系列风险。央行针对部分大中型金融机构开展压力测试,旨在防范市场利率反转或大幅波动。同时,交易商协会也对国债交易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长债收益率持续下行,引发市场和专家关注
今年以来,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引发市场关注。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增持大量国债,长债配置增多。
关键观点2: 权威专家提示风险,强调市场与经济的偏离
权威专家指出,当前市场预期与经济基本面存在一定偏离,长端利率持续下行到2%以下并无立论基础。专家驳斥了“中国经济日本化”的观点,并强调中国经济与日本的差异。
关键观点3: 央行关注长端利率,开展压力测试防范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关注长端利率的单边持续下行,因为可能导致风险累积、资产久期错配等问题。央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压力测试,旨在防范市场利率反转或大幅波动。
关键观点4: 市场反转风险增大,权威专家提醒谨慎
市场多空双方正在博弈,权威专家提醒警惕市场反转的风险,特别是年底国债、地方债发行规模大幅上行时。央行多次提醒长债利率风险,是为了防止交易拥挤导致的“踩踏事件”。
关键观点5: 交易商协会查处国债交易违规行为
交易商协会连发公告,查处国债交易违规行为,包括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在国债交易中的违规情形。专家指出部分机构选择国债进行利益输送的原因和背景。
文章预览
今年以来,长债收益率持续下行,中国人民银行已多次提示债券市场风险。部分业内权威专家表示,微观主体行为高度一致,或造成宏观“共振”,从而会产生一系列的风险。近期,央行针对部分大中型金融机构开展压力测试,意在防范短期内市场利率反转或大幅波动,并非阻止机构的投资交易。 长端利率单边下行累积市场风险 今年以来,我国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在短期内增持大量国债,一些资管产品的长债配置增多。 有观点认为,长债收益率持续下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长期增长预期偏弱。市场上甚至出现了“中国经济日本化”的论调。所谓“日本化”,通常用来描述一个经济体经历长期停滞和持续通缩的现象。 权威专家驳斥了这类观点,并进一步分析说: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衰退,1992年其经济增速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