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1991年7月1日伴随着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而创刊,是我国第一张提供权威金融证券专业资讯的全国性财经日报。《上海证券报》是新华社重点报刊,中国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指定信息披露报纸。
今天看啥  ›  专栏  ›  上海证券报

央行出手!

上海证券报  · 公众号  · 证券  · 2024-07-05 10:43
    

主要观点总结

央行与主要金融机构签订债券借入协议,以借入中长期国债,旨在稳定债券市场利率并防范投机风险。操作采用无固定期限和信用方式,旨在控制收益率曲线并防止长端收益率过低。今年债市经历疯狂上涨,央行多次提示期限错配风险和利率风险。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央行与金融机构签订债券借入协议

目前,央行已经与多家金融机构签订了债券借入协议,这些金融机构提供的中长期国债规模达到数千亿元。

关键观点2: 借入国债的目的

借入国债的主要目的是为过热的债券市场降温,稳定债券市场利率,并防范机构不理性的投机炒作风险。

关键观点3: 采用无固定期限和信用方式借入国债

央行采用无固定期限和信用方式借入国债,这意味着借券过程不会实现流动性投放,并且央行对收益率曲线的控制将不会局限于某一期限品种。

关键观点4: 央行的债市风险管理立场

今年债市经历疯狂上涨,央行多次提示长债的期限错配风险和利率风险。央行呼吁市场理性交易,并采取宏观审慎角度观察、评估金融市场的状况,及时校正和阻断金融市场风险的累积。


文章预览

记者今日自央行了解到,央行已经与几家主要金融机构签订了债券借入协议,目前已签协议的金融机构可供出借的中长期国债有数千亿元。央行将采用无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借入国债,且将视债券市场运行情况,持续借入并卖出国债。 这是央行此前“预告”借入国债的最新进展。7月1日,在国债收益率创下新低之际,央行公告称,将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业内人士认为,该操作有助于为过热的债券市场降温,稳定债券市场利率,同时防范机构不理性的投机炒作风险。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这表明,央行开展国债借入操作乃至后续卖出国债的方式得到进一步明确。 他表示,央行采取信用方式借入,意味着央行将不会向融出国债的银行提供质押品,这也意味着借券的过程将不会实现流动性投放。此外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