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及其对经济和股市的影响。财政部宣布拟增加债务限额以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启动第四轮化债。文章解释了化债的内涵,即将地方债务由短期转为长期,将暗债转为明债,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控制债务风险。文章还回顾了之前的三次化债行动,并指出这次化债可能将范围扩大,并尽可能将所有地方的隐性债务清零。同时,文章也讨论了这一举措对经济和股市的影响,表达了不同的观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文章讨论了地方政府债务的积累及其现状,包括从2009年开始通过卖地创收搞基建等方式迅速积累大量债务,以及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债务成为地方不能承受之重的问题。
关键观点2: 化债行动
文章介绍了化债行动的历程和目的,即将地方隐性债务转为显性债务,降低地方债务风险。并指出这次化债行动可能将范围扩大,并尽可能将所有地方的隐性债务清零。
关键观点3: 化债行动对经济的影响
文章认为化债行动对经济是利好的,但远远谈不上“方向级别的转变”。关键在于地方能否腾出手来扩张,以疏通堵点,改善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
关键观点4: 化债行动对股市的影响
文章指出化债行动给股市留下了想象空间,但影响并不明确。由于具体细节尚未明确,导致资本市场产生了分歧。
文章预览
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一切皆为一个“稳”字。 上周六,财政部新闻发布会上官宣: “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 这标志着第四轮化债启动。 所谓的化债,其内核就是将地方欠的钱由短期变为长期,由上不了台面的“暗债”变成可监管的“明债”,用时间换空间的方式控制债务风险。 从2009年开始,地方卖地创收搞基建、修花坛迅速地积累了大量债务,伴随着经济增长放缓,相当于收入增速放缓,债务越来越成为地方不能承受之重。 这就好比早年你拿着工资并借了许多笔短期小额贷款买房,如果你的工资增速能够盖住小额贷款的利息支出,并且房价没有下跌,那么你就没有风险。 可如果伴随着经济增速下滑,你的工资也下滑,并且父母知道你之前瞎搞借了很多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