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在我小的时候,周围的大人判断老实人的一个简单方法是:买东西的时候会不会砍价。 那个时候小县城,没有什么超市,大部分日常商品的买卖都是价格不固定的。 但凡买东西羞于讲价,或者只压了一点点价,结果买回价格偏高的东西,发生一次是经验不足,发生两次或以上那就被周围人视作老实人。 这个标准有没有道理呢? 现在想来,确实有。起码在收入一般的普通人身上大体是应验的。 商品买卖是最典型最直接的利益交换行为,不敢还价说明怯于表达自己意愿,不善于还价反映博弈能力比较差,结果就是自己成为受损方,进一步证明“老实人容易吃亏”这个俗语。 随着超市的遍地开花,以及电商平台的兴起,我们需要讨价还价的情况越来越少,老实人基本不用为这个烦恼了。 但是,在商品市场之外人与人之间没有明确定价的利益交换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