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详细讨论了谢林与斯宾诺莎哲学的关系,特别是谢林对斯宾诺莎的“真无限”概念的接受与转化。谢林基于斯宾诺莎的哲学模型,提出了自己的真无限概念,强调人的自由在体系中的作用,并将其与黑格尔的哲学进行了比较。文章还探讨了谢林对斯宾诺莎实体概念的理解,以及他如何试图克服近代哲学中的主体性原则,同时指出了谢林哲学中的“剩余者”概念与马克思哲学之间的联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谢林与斯宾诺莎哲学的关系
谢林接受了斯宾诺莎的哲学模型,并在其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真无限概念。他通过批判先验哲学的反思进路,建立了不同于黑格尔的真无限概念,强调肯定性真无限与体系建构的关系。
关键观点2: 谢林的真无限概念
谢林的真无限概念是一种不同于黑格尔的肯定性真无限,他认为有限性的中介最终由人类自由确定,人的自由在体系中成为“剩余”,这种概念与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原子论有联系。
关键观点3: 谢林对斯宾诺莎实体概念的理解
谢林认为斯宾诺莎的实体概念是一个“超越对象的自身单纯者”,有限性规定对于绝对者—实体而言并非建构性的,他接受了斯宾诺莎的实体—属性学说,并探讨了实体与形式的关系。
关键观点4: 谢林与黑格尔的比较
谢林与黑格尔都接受了斯宾诺莎的哲学,但他们的处理方式不同。谢林强调人的自由在体系中的作用,而黑格尔则把有限性规定视为建构性的,发展出了他的真无限理念。
关键观点5: 谢林哲学中的“剩余者”概念与马克思的联系
谢林哲学中的“剩余者”概念与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的原子论有联系,马克思的原子论可以看作是谢林真无限概念中“剩余者”的先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起源的新线索。
文章预览
My 2024 作者简介 王丁 ,哲学博士,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哲学系主任,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诠释学》(联合)主编,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1 摘要 谢林哲学一直与斯宾诺莎哲学纠缠甚深,在早期的“同一哲学”阶段,谢林基于斯宾诺莎哲学的基本模型和实体学说,通过批判先验哲学的反思进路,建立了一种不同于黑格尔的真无限概念。这种不同于黑格尔否定式真无限的肯定性真无限概念,让谢林确立了自己特有的大全一体体系建构方式和之后面临的独特问题。在这种体系模型中,有限性的中介最终完全是由人类自由来确定的,因此,不仅人类自由在这个体系中没有特定位置,而且也成了这个体系的“剩余”。黑格尔以一种否定性的必然性试图把这种“剩余”扬弃为整体的环节,但如果按照谢林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