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寻瑕记
带你从浩如烟海的信息雾霾中寻找投资机会
今天看啥  ›  专栏  ›  寻瑕记

谁的春季不躁动

寻瑕记  · 公众号  ·  · 2025-02-06 16:12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围绕“春季躁动”这一主题展开,探讨了量化交易、市场标签、历史数据、小盘风格、市场情绪、DeepSeek热潮等多个话题。文章指出,春季躁动是市场的一种行情启动效应,具有日历效应特征,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时,市场各方参与者的心理和行为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春季躁动成为市场常态化的现象。

文中描述了春季躁动在市场的历史背景以及重要性。

关键观点2: 市场参与者对春季躁动的不同看法和行为。

文章提到了机构利用春季躁动撩拨市场情绪,散户自我催眠,真正的猎手则嗅到了熟悉的气息。

关键观点3: DeepSeek热潮与春季行情的类比。

文章通过类比DeepSeek热潮和过去的互联网+行情,阐述了当下市场的核心驱动逻辑。

关键观点4: 市场资金流动与风险偏好助推的关系。

文章提到资金在流动性推动下的市场躁动和风险偏好变化。

关键观点5: 市场对春季躁动存在的担忧与期待。

文章指出了市场对量化交易、产业链等方面的担忧和期待,以及对于春季躁动能否定向利好自选股的期待。


文章预览

收盘,常脑斯感慨: “真没想到,韭菜给量化喂饱了语料,提供了超额,供应了流动性,量化回馈给韭菜一轮不期而遇的春季躁动。” 最早的春季躁动,可以回溯到申银万国时期,凌鹏在宽体策论第4篇里写: “A股市场,真正的投资节奏是春季躁动、四月决断。四月之前可以“投机”一点,四月之后必须更加“基本面”一点。” 渐渐的,春季躁动变成了一种求而不得的渴望,从“跨年行情” “春季躁动”到 “四月决断”“爱在深秋”,市场总爱给时间贴上层层叠叠的标签。 首席们捧着历史数据振振有词:“过去十年春节后上涨概率80%!”但没人告诉你,那20%的下跌里,埋葬过多少韭菜的血泪与期许。 “当所有人都预期躁动,躁动就成了陷阱。” 后来,春季躁动演化成一种高胜率的日历效应,春节前后(1月中旬至2月)是行情启动的核心窗口,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