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成立于1988年,是在华第一家外国文化中心。我们致力于推广德语、促进中德文化合作以及传播德国最新信息。
今天看啥  ›  专栏  ›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在对机器人的流行话语中,自我与他者的二元对立经常上演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 公众号  ·  · 2024-07-30 17:00
    

文章预览

© Shutterstock 在众多小说、电影和电视剧的流行叙事中,机器人丰富了观众的想象力。 它们作为“赛博格”出现在《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 ,1995)中、作为“复制人”出现在《银翼杀手》(Blade Runner,1982)和《银翼杀手2049》(Blade Runner 2049,2017)中,还在最近的电影《杨之后》(2021)作为“科技智人”出现。虽然所有的这些例子都来自于20世纪,但是对于机器人以及机器的着迷具有更长的历史。早在18世纪,法国的发明家雅克·沃康松(Jacques Vaucanson)就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自动装置。在1737年,他发明了一个名为“吹笛手”的自动机械,它可以演奏12首歌曲。两年后沃康松又创造了“消化鸭”,它模仿了鸭子并且可以呱呱叫、喝水和吃食物。这个鸭子的仿制品通过用一个暗格存放预先消化好的食物来欺骗观察者,从而让他们相信它能够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