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学术经纬
第一时间送上生命科学重磅学术新闻。
今天看啥  ›  专栏  ›  学术经纬

改写认知!《自然》子刊:短期记不住,不影响长期记忆形成

学术经纬  · 公众号  · 医学  · 2024-12-08 08:31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记忆形成的机制,包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区别和联系。研究发现记忆形成有两条独立通路,长期记忆可以在短期记忆缺失的情况下构建。这一发现有助于理解记忆功能障碍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文章还介绍了实验过程和相关研究结果。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记忆形成的机制

大脑对特定事件的记忆从短期记忆的反复加强走向长期记忆。神经科学家过去认为记忆是一个线性过程,但现在发现记忆形成有两条独立通路,分别负责短期和长期记忆的形成。

关键观点2: 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中小鼠被置于可以探索的空间,通过调控部分小鼠杏仁核神经元CaMK II酶的表达,观察小鼠的记忆形成过程。结果发现,短期记忆受损的小鼠在一段时间后再次回到相同环境时,曾经的电击刺激记忆被重新唤醒,说明长期记忆可以在短期记忆缺失的情况下构建。

关键观点3: 研究的意义

这一发现有望为理解记忆功能障碍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带来全新见解。同时,这也改变了过去认为的记忆形成方式,对大脑记忆形成模型的理解将有所推进。


文章预览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记忆是如何形成的? 你可以尝试回想一下日常生活中经历过的部分场景,比如反复背课文后,大多数人就能一直记住文章或诗词,又或者某个工具刚开始用起来不顺手,但用了多次之后就知道如何更省力了。这都表明大脑对特定事件的记忆会从短期记忆的反复加强走向长期记忆。 神经科学家过去也一直认为记忆是一个线性过程:记忆会先作为短期记忆被储存,那些用不着的就会被清除掉,比如你记下来的一次性手机验证码,之后就再也不会想起来了。而还有部分记忆对应的放电信号和表征会被特定神经元保存,可以长期复现,因此能在很长的时间里想起来。 图片来源:123RF 但实际上还有些记忆可能难以如此解释,比如当你经过一家很久没去的杂货铺时,很可能会想起上次看到店家在抚摸一只小猫的场景,又或者突然想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