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讨论了科创板IPO审核对科创属性的严格要求,尤其是研发投入的核算问题。通过两个案例,文章阐述了审核对研发投入的细致审查,包括比例、稳定性、共用产线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文章还提到了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如研发人员学历和专业背景与研发活动不匹配、研发工时统计不准确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科创属性要求严格
企业想要上科创板IPO,必须满足科创属性的要求,每一项都会被仔细研究。特别是研发人员和研发投入的核算问题,是审核的重点。
关键观点2: 研发人员和投入的核算问题
审核中对研发人员和投入的核算要求非常严格,包括比例、稳定性、共用产线等方面的问题。不能满足基本的审核门槛或者存在操作不当的情况都会受到重点关注。
关键观点3: 案例中的细节问题
通过两个案例,文章提到了发行人在研发项目管理、工时统计、研发投入归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如研发人员学历和专业背景与研发活动不匹配,研发工时统计不准确等。
关键观点4: 撤回了IPO申请
这两个案例最终都撤回了IPO申请,案例中的细节对于理解科创板IPO审核的要求和趋势仍有一定借鉴意义。
文章预览
1. 以后企业要上科创板IPO,肯定是难上加上,每一个项目都会被放到放大镜下仔细研究,是否满足科创属性的要求。 2. 科创属性的要求,有些是定性的虚的,比如行业定位、技术水平、未来发展等等,而有一个定量的指标是无法逾越的并且是红线问题。关键是,这个问题在越来越严格或者说核算越来越准确的要求下,以口径差异或者模式特殊等借口,浑水摸鱼自我论证也很难被认可了。 3. 这两个案例是上交所最新一期《发行上市审核动态》(2024年第3期,总第22期),主要就是涉及到研发人员和研发投入的核算问题。从这两个案例披露的信息来看,至少我们可以很清晰判断未来科创板IPO审核对于研发投入的要求除了更加严格之外,还有一些具体的标准: ①不论是研发投入的比例还是绝对金额,都不能刚刚满足基本的审核门槛,这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