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围绕小米SU7 Ultra的新车发布和订单转让现象展开,描述了新车预售与正式售价的价差刺激需求,二手市场的疯狂生意,以及这场生意背后的供需失衡、时间差、社交属性等因素。同时,也提到了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的订单流通生态和核心玩家画像。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小米SU7 Ultra的正式售价较预售价直降近30万元,引发市场抢购热潮。
新车预售与正式售价的价差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导致大定订单的疯狂抢购。
关键观点2: 二手市场的“灰色交易”现象严重,小定订单被炒至高价,日租金突破万元。
由于正式售价的巨大价差刺激需求,小定用户手中的订单成了稀缺资源,其“时间价值”被市场重新定价,租赁市场涌现大量出租帖,日租金高昂。
关键观点3: 小米SU7 Ultra的订单转让现象背后反映了供需失衡与时间差的问题。
产能与热度的严重不匹配造成了订单转让的疯狂生意,早期下订的用户、职业黄牛等都参与其中,利用时间差赚取利润。
关键观点4: 小米SU7 Ultra的爆火与品牌溢价、社交货币有关。
小米通过预售价到现价的反转制造舆论话题,同时其强大的性能表现和社交属性刺激了消费者的冲动下单。
关键观点5: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矛盾在订单狂欢中体现,包括用户需求与产能的永恒博弈、官方规则与灰色地带的擦边球、消费者理性与盲从的冲突。
随着年轻用户更倾向于体验而非购买,车企需要重新思考所有权与使用权的边界定义。
文章预览
★星标★ 👇“ 头条早知道 ” 让我们每天第一时间相遇 来源:李东阳朋友圈(ID:LDYMarketing) 作者:李东阳 “一天租金10000元,转让订单赚6000元”——这不是虚拟货币的炒作,而是一辆车的生意。 2025年2月27日,小米SU7 Ultra以52.99万元的正式售价横空出世,较预售价直降近30万元,10分钟狂揽6900台大定订单,两小时完成全年销量目标。 但比新车更疯狂的,是二手市场的“灰色交易”:小定订单被炒至6000元,日租金突破万元,甚至有人靠转单“躺赚”数万元。 这不禁让人想起一个观点:“任何人为制造的稀缺性,都会催生黑市。” 当小米SU7 Ultra以“性能比肩保时捷,价格腰斩”等标签引爆市场时,一场关于订单与体验的套利游戏,正在悄然上演。 从“小定订单到”天价租金“ 当小米SU7 Ultra的"小定订单"被明码标价时,这个原本用于锁定优先交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