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中国科学报》报道了关于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全球最早奶酪实物的研究。研究团队揭示了古人群对微生物的应用驯化和传播交流历史,包括开菲尔乳酸菌的传播历史和与古人群的协同演化。研究涉及古代奶制品遗存宏基因组学、古DNA提取和基因组比较分析等方面。该成果有助于了解欧亚草原中部人群的迁徙交流与微生物驯化历史,为相关领域带来新认识。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
文章介绍了开菲尔乳酸菌在乳制品制作中的重要性及其被古人群应用的历史背景。
关键观点2: 研究过程与发现
研究团队对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全球最早奶酪实物进行了宏基因组学研究,揭示了开菲尔乳酸菌的基因组特征及其在古代人群中的应用。研究通过设计专门针对乳酸菌的全基因组位点探针,成功提取出高质量的古代开菲尔乳酸菌基因组。
关键观点3: 开菲尔乳酸菌的传播历史
研究揭示了奶制品发酵技术的传播与人类的迁徙和互动密切相关,推动了开菲尔乳酸菌的演化。科学家发现了两条可能的开菲尔酸奶制作工艺传播路线,其中一条可能通过技术交流从新疆地区传播至东亚内陆。
关键观点4: 古人群与乳酸菌的协同演化
古人群通过食用发酵奶制品摄入大量共生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基因组也发生相应演变。研究发现开菲尔乳酸菌的演化与人类活动、技术文化变迁以及环境压力有关。
关键观点5: 研究的国际评价
国际专家对这项研究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一首例来自考古样本的共生微生物基因组意义重大,为欧亚草原中部人群的迁徙交流与微生物驯化历史带来新认识。
文章预览
文 | 《中国科学报》 记者 胡珉琦 打开淘宝,搜索“开菲尔菌种”,白菜花颗粒状的图片就会立刻跳出来。人们花几十块钱,就能用它自制酸奶,发酵豆浆、奶酪等。而这种制作乳制品的方法,早在4000年前,就已经被生活在楼兰小河墓地的古人掌握了。 过去11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杨益民以及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针对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世界最早奶酪进行了国际首个古代奶制品遗存宏基因组研究,用全新的古分子证据揭开了古人群对微生物的应用驯化和传播交流历史。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细胞》。 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木乃伊样本(被称为“小河公主”,奶酪样本围绕在其脖子周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古研究所李文瑛供图 更新开菲尔乳酸菌传播历史 2003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