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郁言债市
国盛固收研究,打造极致专业,欢迎关注交流!
今天看啥  ›  专栏  ›  郁言债市

深度 | 日本走出“失去三十年”?安倍做对了什么

郁言债市  · 公众号  · 证券  · 2024-09-11 11:33
    

主要观点总结

安倍经济学通过积极的货币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改革,试图克服日本经济的通缩问题,但效果有限。其中,超常规的货币政策虽然一度促进了日元贬值和股市上涨,但对通胀提振效果有限。财政政策方面,安倍内阁控制了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但代价是牺牲了社会保障支出和加剧了不平等。结构性改革方面,安倍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但未能触及到深层次问题,且面临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安倍经济学的效果主要体现在维持了相对较低的债务增速和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未能有效形成“涓滴效应”普惠大众。安倍经济学的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老龄化、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对经济的长期增长构成了挑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安倍经济学的货币政策效果有限

超常规的货币政策虽然一度促进了日元贬值和股市上涨,但对通胀提振效果有限,表明基础货币并未形成足够多的贷款和存款,存贷款派生仍然取决于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

关键观点2: 财政政策控制债务扩张但牺牲社会保障

安倍内阁通过控制财政刺激频率和规模,控制了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但代价是牺牲了社会保障支出,并加剧了不平等。

关键观点3: 结构性改革面临阻力

安倍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结构性改革措施,但未能触及到深层次问题,且面临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导致改革进展缓慢。

关键观点4: 安倍经济学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未能普惠大众

安倍经济学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未能有效形成“涓滴效应”普惠大众,导致社会不平等加剧。

关键观点5: 老龄化问题构成挑战

日本面临的老龄化问题对经济的长期增长构成了挑战,尽管安倍政府推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但效果有限。


文章预览

摘 要    近两年,日本股市多次突破前高,同时日本经济也走出通缩,广受市场关注。这种 “繁荣”,是否是安倍经济学迟到的成功?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借鉴和吸取? 积极的货币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改革,构成了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日本央行推出QQE、YCC等超常规货币政策。货币和财政政策属于短期刺激,偏向于逆周期调节。结构改革则秉持长期主义,通过供给侧改革提高潜在增长率,刺激私人投资消费需求,推动经济走向良性循环。 这一系列政策,推动日本经济进入“无实感”的低景气繁荣。 日本经济看似繁荣,主要表现在股市上涨、企业利润增长以及地价温和上涨等方面。 但企业不涨薪,居民实际工资下降,使得通胀很难修复。 ►  异次元货币政策也有难以逾越的边界 通过购债投放大量基础货币,能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