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部微信公共账号。秉承党报评论的厚土,我们向新媒体平台伸出小小一枝,期待与您一起见证复杂而深刻的转型中国。
今天看啥  ›  专栏  ›  人民日报评论

给冷门绝学的传承增添青春力量 | 微观

人民日报评论  · 公众号  · 时评  · 2024-09-02 09:04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简牍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通过电视节目《简牍探中华》等创新解读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接触简牍文化。文章还强调了简牍学研究的必要性和挑战性,提出加强人才培养、找准时代共鸣点、壮大专业研究队伍以及利用现代科技助力简牍保护和学习研究等策略。同时,文章也提到了其他冷门学科的传承与创新潜力,呼吁在文化传承中激发青春活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简牍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简牍是古人书写的重要载体,记录了中华文明的创造和积累,对于历史实证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观点2: 创新解读方式

通过电视节目《简牍探中华》等形式的创新解读,让简牍文化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受到好评。

关键观点3: 简牍学研究的必要性和挑战性

简牍学研究专业门槛高、受众范围小,需要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社会认可度,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

关键观点4: 策略与建议

文章提出了加强人才培养、找准时代共鸣点、壮大专业研究队伍、利用现代科技助力简牍保护和学习研究等策略,推动冷门学科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观点5: 其他冷门学科的传承与创新潜力

文章鼓励在文化传承中激发青春活力,通过创新形式和手段,让更多冷门学科拥有吐故纳新的青春活力。


文章预览

  “二八十六”“二半而一”,2200多年前古人便已总结出九九乘法口诀;“往来过费凡直千四百七十。肩水见吏廿七人,率人五十五”,汉代边塞的27名小吏,就已利用“AA制”平摊费用……前不久,讲述简牍文化的电视节目《简牍探中华》刚播出结束就被“催更”。 节目通过实地探访、实景戏剧、文化访谈等形式,从简牍上的寥寥数语出发,勾勒出鲜活的历史图景,受到观众好评。   这些创新解读,基于简牍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纸张面世之前,古人将竹简与木牍作为书写载体,合称简牍。从先秦到魏晋,长达一两千年的时间里,中华先民的文明创造和积累大多由简牍记录并传承。简牍的记载,可以与传世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实证历史,还有很多内容是传世文献未能尽数展现的。 简牍作用极其重要,加强研究、做好解读、强化传承,意义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