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地图帝

秦王不扯后腿,白起能统一天下吗?

地图帝  · 公众号  · 历史  · 2024-10-06 11:55
    

主要观点总结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之间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战况激烈,赵军和秦军各有伤亡,但最终秦军以白起为主帅,利用策略和心理战术,导致赵军投降。长平之战结束后,秦军继续进攻赵国,但受到赵国的顽强抵抗。秦昭襄王请求白起代替王陵指挥秦军攻打邯郸,但白起认为此时攻城对秦军不利,建议退兵。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长平之战的背景与经过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之间的一场大规模战争,赵军和秦军各有伤亡,秦军最终利用策略和心理战术,导致赵军投降。

关键观点2: 赵国的抵抗与投降

赵军在长平之战后继续抵抗秦军的进攻,但最终因缺粮和秦军的强大攻势而选择投降。

关键观点3: 秦昭襄王的策略调整

秦昭襄王请求白起代替王陵指挥秦军攻打邯郸,但白起认为此时攻城对秦军不利,建议退兵。


文章预览

(本篇约1.6万字,晚上不敢看,杀人最多的一篇) 长平之战,斩首赵军四十五万?秦军伤亡多少 长平之战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王龁战廉颇,下半场白起战赵括。王龁战廉颇的部分请参阅本系列作品“廉颇”相关章节,本文主要讲白起。 公元前262年,廉颇利用丹河天险,以及大粮山和韩王山的地利,将王龁的秦军阻挡在丹河以西。 不过谁也没想到的是,这场以丹河为界的对抗,从公元前262年持续到公元前260年。赵、秦两军不断增兵,秦军总兵力约五十万,赵军则超过四十万。双方陈兵九十万,让其他诸侯国汗颜。赵孝成王和秦昭襄王都想早点决出胜负,两国已经被这场旷世持久战拖得不堪重负。 眼看各国救援无望,而赵国的国力又不支持廉颇继续打持久战,赵孝成王迫不得已,用马服君的儿子赵括,替代廉颇为将,不求大败秦军,只求尽早结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