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描述了浙江大学的博士生发表在Nature主刊上的关于乳酸化与先天免疫的研究。文章主要研究了cGAS的乳酸化分析,包括乳酸化的产生、结果和影响。研究发现,HCMV感染患者的血清L-乳酸水平对cGAMP和IFNβ浓度有影响,乳酸通过抑制cGAS从而抑制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文章还探讨了乳酸的来源、cGAS活性与MCT1的关系、蛋白乳酸化的具体机制以及cGAS乳酸化后的功能变化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和方向
乳酸化是当前热门的研究方向,这篇文章关注cGAS的乳酸化分析。
关键观点2: 主要发现
研究发现HCMV感染患者的乳酸水平对cGAMP和IFNβ浓度有影响,乳酸可能通过抑制cGAS从而抑制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还确定了乳酸的产生途径和与cGAS活性的关系。
关键观点3: 乳酸化的具体机制
通过CRISPR筛库技术,发现了参与蛋白乳酸化的酶AARS1/2。AARS1/2通过结合ATP和乳酸,形成乳酸-AMP的中间结构,进而催化赖氨酸的乳酸化。
关键观点4: cGAS乳酸化的影响和验证
cGAS的乳酸化会导致其结合dsDNA的能力减弱,无法被激活并产生cGAMP,从而抑制先天免疫。研究通过分子对接、突变体构建、功能分析等多种方法验证了这一机制。
关键观点5: 研究的临床意义
文章还分析了焦虑障碍中的cGAS乳酸化情况,并提出了通过抑制MCT1来恢复cGAS功能的可能性。
文章预览
乳酸化应该算是近几年来比较热的研究方向了,但这篇浙江大学的博士生发表在50.5分的Nature主刊上的乳酸化及先天免疫研究,算是量大管饱,做得十分详尽了。这篇文章其实着眼点就是cGAS的乳酸化分析( cGAS-STING信号通路的话,应该大家都熟悉了,通过外源dsDNA激活cGAS,然后产生下游的连锁反应激活炎症相关信号通路,不熟悉的话,可以去看看《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 ),这篇文章中对于cGAS为何产生了乳酸化,乳酸化导致的结果都做了详尽的揭示: 首先他们发现,在HCMV(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患者中,血清L-乳酸水平正常的患者的cGAMP和IFNβ浓度,要比H-Lac(高L-乳酸水平)或LA(L-乳酸酸中毒) 的患者显著升高。也就是说细胞内的乳酸很可能会抑制免疫相关细胞因子以及cGAMP的表达,细胞因子大家好理解,为啥要测cGAMP呢?因为cGAMP是外源感染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