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作者从三个层面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及应对策略。首先是表层,强调稳住经济大盘,防止最坏情况出现,并指出在经济发展阶段转换时面临的问题可能比日本更为严峻;其次是中层,提出需要修复而非大干快上,包括出清过剩产能、修复消费能力以及其他经济扩张期留下的后遗症;最后是深层,强调形成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包括以民生为导向、真心融入世界以及营造宽松有秩序的发展环境。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表层分析:稳住经济大盘,面临阶段转换
作者认为当前经济面临阶段转换,不是周期性的波浪,类似于高速与国道的转换。指出日本经济在人均三四万美元时开始转换,而我国才一万美元出头,意味着我们还有较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但同时也面临老龄化等挑战。
关键观点2: 中层修复:出清过剩产能,恢复消费能力
作者强调在转换期需要进行多方面的修复工作,包括出清过剩产能、修复消费能力以及其他后遗症的修复。指出当前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是主要矛盾,修复消费能力是解决经济困境的关键。
关键观点3: 深层思考:形成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作者认为无论稳住经济还是进行修复都是为了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奠定基础。强调底层逻辑的重要性,提出几点特别重要的因素,包括以民生为导向、融入世界、营造宽松而有秩序的发展环境等。
文章预览
最近,股市的活跃,使得日益沉寂的经济泛出微弱的热度。不少朋友在问:下一步会怎么走?我想从三个层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表层:稳住经济大盘, 防止最坏的情况出现 我原来曾经用高速与国道的关系来形容我国经济的阶段性转换。我们面对的不是周期性的波浪,而是阶段性的转换。 但我们还得看到一个进一步的问题。还是用高速与国道的比喻来说,我们是在面临这个转换,但 早下了一个出口,甚至还不止一个。要知道, 日本是在人均三四万美元的时候下高速的,我们现在也不过是一万美元出头(这个问题我将在近日另文讨论)。 这意味着什么?两点。 第一,说明我们高速发展的这段路还没有完全走完,我们在面对阶段性转换的时候,还是有比较大的 潜力和空间的。如果要和日本比的话,我们在经济上还没有他们当时那样成熟。 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