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
关键时刻还看新京报!这里有最生猛的调查报道,这里有朋友圈最重磅的深度文章。只提供有价值的新闻,只负责挖掘真相!慧眼看中国,我们就是你的4D眼镜。
今天看啥  ›  专栏  ›  新京报

扫清神话,她依然是这世间的传奇 | 纪念林徽因逝世70周年

新京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25-04-01 22:11
    

主要观点总结

林徽因的生平及学术贡献被纪念,文章讲述了她在建筑学、文学和考古学上的成就,并强调了她在古建考察和写作方面的贡献。文章还提到了她对北京传统住宅四合院的喜爱,以及她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习经历,尤其是她在建筑学领域的杰出表现。此外,还探讨了林徽因的《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论文的学术价值,并澄清了一些关于她作品和研究的误解。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林徽因的生平与学术贡献

文章纪念了林徽因在建筑学、文学和考古学上的成就,特别是她在古建考察和写作方面的贡献,包括她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习经历和在建筑学领域的杰出表现。

关键观点2: 林徽因对北京传统住宅四合院的喜爱

林徽因对北京传统住宅四合院有着深厚的喜爱,并在她的文学作品和建筑理念中体现。

关键观点3: 林徽因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习经历

林徽如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虽然由于性别和时代原因未能直接获得建筑学学位,但她通过自学和实习在建筑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关键观点4: 《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的学术价值

林徽因的《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论文被视为她在建筑学领域的代表作,尽管受到了一些质疑,但她的观点和分析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观点5: 澄清关于林徽因作品和研究的误解

文章还澄清了关于林徽因作品和研究的误解,如《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论文的借鉴问题和她在古建考察中的贡献等。


文章预览

70年前的今天,1955年4月1日,林徽因逝世。本文为纪念文章。 全文16353字,阅读约需41分钟  撰文/李夏恩 编辑/罗东 校对/柳宝庆 ▲1934年8月,山西汾州小相村灵岩寺废墟中,林徽因与铁佛无言的凝视。 光与影,在无言的凝视中,交接着昼与夜的界限,夕阳的余晖像散发着金光的赤朱颜料,铺就了大地的底色,而即将到来的夜,则挥舞着它墨笔,层层涂上或淡或浓的阴影。原本满目荒凉的瓦砾土丘,就因这黄昏时分的光影交接,而生出一种宛如异幻的奇境。 “斜阳一瞥,奇趣动人,行人倦旅,至此顿生妙悟,进入新境”,在涉过了雨后的泥泞崎岖的小路,终于抵达了考察的地点——山西汾阳县(今汾阳市)小相村灵岩寺时,林徽因的眼前浮现出的是一派荒凉凋敝的景象。 尽管早先远望古塔的琉璃在夕阳下辉映闪烁,但走到近前,才发现这里原本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