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安全研究GoSSIP

G.O.S.S.I.P 特别报道——问渠哪得清如许

安全研究GoSSIP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24-12-11 20:18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关于ACM CCS会议中的审稿危机事件,涵盖了其背景、公开信、公开质疑等方面。同时讨论了学术不端背后的原因,包括评价体系的单一化、科研体系的过度竞争等深层次问题。文章还提到了SIGSAC PROTECT委员会的成立以及相关的学术道德监督措施。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审稿危机事件背景介绍

文章描述了ACM CCS会议中的审稿危机事件,包括暗流涌动、公开信、公地悲剧等背景信息。

关键观点2: SIGSAC PROTECT委员会的成立

为了应对审稿危机,SIGSAC成立了PROTECT委员会,旨在监督并制止学术不端行为。

关键观点3: 学术不端的深层次原因

文章探讨了学术不端背后的原因,包括评价体系单一化、科研体系过度竞争等。此外,也涉及了对科研环境及机制的反思和建议。

关键观点4: 李宁辉教授和Elisa Bertino教授的采访内容

文章包含了对李宁辉教授和Elisa Bertino教授的采访内容,两位专家分享了关于审稿危机的看法和建议,并强调了学术道德监督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5: 审稿机制的改革与讨论

文章讨论了当前的审稿机制及其改革措施,包括新的自动化论文审稿分发系统、要求审稿人提交代表性研究论文等措施。

关键观点6: 问题背后的思考

文章引发读者对评价体系、科研体系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等问题的思考,并呼吁大家共同关注这些问题。


文章预览

一、CCS风云——审稿中的道德危机 国际知名的计算机安全研究学术会议——ACM CCS一贯以各种高水平的安全研究成果,特别是各种高危安全漏洞的技术分享而引人关注。可在2024年的ACM CCS会议上,最吸引参会者眼球的,却是一页名为“Review Ethics Crisis”的幻灯片(见上图):这一页上包含的信息量可不小, 它曝光的“安全漏洞”竟然直指安全研究社区自身 ,引发了参会者的高度关注。一时间,不论是安全研究人员还是网络上的吃瓜群众纷纷参与到讨论中来,这一话题引发的热议遍及中文和英文网络,大家不禁要问,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二、暗流涌动 事实上,科学研究社区绝非一方净土,学术造假、学术作弊等种种不端行为从未消失。远的不说,就拿这几年声称发现“首个室温超导体”的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Ranga Dias作为例子,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