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从电影史的发展角度探讨了恐怖片对于美学边疆的拓宽,并列举了多部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恐怖电影。文章还涉及了恐怖片作为亚类型在影迷中的受欢迎程度,以及恐怖片与焦虑的关联。最后,文章详细解析了一部经典惊悚片《死亡之夜》,该片通过讲述一系列恐怖故事,探讨了人格分裂、梦境与现实等主题。文章还提到了该片的导演背景以及与其他相关作品的联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恐怖片对于美学边疆的拓宽和其影响力
文章讨论了恐怖片在电影史上的地位,包括一些经典作品如《火车进站》、《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等,以及他们对人心渗透和视觉命题的解决。
关键观点2: 恐怖片作为亚类型的受欢迎程度
文章提到了恐怖片在影迷中的受欢迎程度,并指出它在某些地区如亚洲的生长和发展,以及B级片中的常见元素如重口味和怪趣味。
关键观点3: 恐怖片与焦虑的关联
文章指出绝大部分恐怖片都与焦虑有关,如容貌焦虑、年龄焦虑、环境焦虑等,并提到了希区柯克等导演的作品中对人格焦虑和信仰焦虑的探讨。
关键观点4: 经典惊悚片《死亡之夜》的解析
文章详细解析了1945年的英国电影《死亡之夜》,该片通过讲述一系列恐怖故事,探讨了身份焦虑、婚姻焦虑等主题。文章还提到了该片的导演背景、与其他作品的联系以及对梦境和现实的探讨。
文章预览
文 赛人 从电影史的发展来看,恐怖片对于美学边疆的拓宽,是屡建奇功。有人玩笑说,影史首作《火车进站》,就是部恐怖片。当火车从纵深处,越逼越近时,银幕前的观众被这突然其来的景观吓得四散奔逃。这一场景,在纪念电影百年的中国电影《西洋镜》里,也有所展现。 《火车进站》 更不用说默片时期德国表现主义的两部力作《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和《诺斯费拉图》,解决了构图如何对人心进行渗透,这一重大视觉命题。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法国电影大师亨利·乔治·克鲁佐在二战前后推出的《乌鸦》和《恶魔》,从某种程度上,宣告了心理恐怖片的崛起。 《恶魔》 而在大洋彼岸的希区柯克则借弗罗伊德的学说,将人格的失衡作出了影像化呈现的极致。近三十年,真在恐怖片领域大行其事,并硕果累累的首推大卫·林奇。那是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