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讨论了职业教育的问题和挑战,包括社会认可度不高、与产业发展契合度较低、人才匹配度不足等问题。文章指出,随着信息革命和自动化智能化的深入,教育与职业逐渐分离,职业教育的建制色彩应淡化,并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文章还提到职业短期化现象加剧,传统专业面临困境,新兴产业发展迅速,职业需求变化快速。为解决这些问题,作者主张让企业来负责职业培训,政府应支持企业培训,并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监管。同时,职业教育应更加注重实践教育,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信息革命和自动化智能化导致教育与职业分离
信息革命及自动化智能化使教育与职业的连接趋于解散,职业教育的建制色彩应淡化。
关键观点2: 职业短期化现象加剧
越来越多的产业发展进程加快,职业寿命缩短,导致许多传统专业面临困境。
关键观点3: 职业教育的主体应该是企业
作者主张让企业来负责职业培训,政府应支持企业培训,并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监管。
关键观点4: 职业教育应适应市场需求并注重实践教育
职业教育需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加强实践教育,提高人才的市场适应性。
文章预览
点击上面 蓝字,收阅 正商参略 。 By 正商参略 ( 微信最好的财经读物,以专业的视角传递政经信息,深度解读财经新闻,这里使你了解更真实的中国 ) 微信号: zsnc-ok 窃以为,职业教育的主体应该是企业,而不是中高职院校。 撰文丨任大刚, 来源:冰川思享号(ID:icereview) 这几天,江苏某地一所职校发生的悲剧,让人无比震惊。 职校怎么了? 毫无疑问,今天的就业市场上,职校毕业生比本科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个趋势不会改变。因此,接受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应该是一种社会共识。 但不能以为本科生就业不行,就衬托出职校生一好百好,花圆月好。即便是在业内,职业教育还是存在蛮大的问题,普遍公认的是: 社会层面“认可度”不高;同产业发展“契合度”较低;与人才需求“匹配度”较低;所育之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