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档为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摘要,该解释自2023年12月5日起施行,旨在为合同纠纷案件提供审理依据,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解释内容涵盖了合同解释、订立、效力、履行、保全、变更和转让以及权利义务终止等方面,对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进行了细化规定,并明确了违约责任的处理方式。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合同解释和订立
解释合同条款时,以词句的通常含义为基础,结合相关条款、合同性质、目的、习惯及诚信原则等因素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合同成立时,需确定当事人姓名或名称、标的和数量,若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除外。
关键观点2: 合同效力
合同成立与否作为审理焦点,并可根据案件情况重新指定举证期限。无效或可撤销的情形下,根据行政管理部门备案、批准机关批准或财产权利变更登记等主张合同有效不受支持。
关键观点3: 合同履行
合同不履行导致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或当事人另有约定时,合同可解除。抵销权成立时,双方互负的主债务、利息、违约金或损害赔偿金等债务在同等数额内消灭。
关键观点4: 违约责任
当事人请求调整违约金时,法院应综合考虑违约方因违约获得的利益、过错程度等因素,遵循公平原则和诚信原则进行衡量,并作出裁判。
文章预览
免费订阅+关注, 请点击上面蓝字 我们对夸夸其谈毫无兴趣,只专注“ 有用 ”的实务分享,本公号文章已经陆续整理出版,侵权必究, 点击查看 👉 实务好书推荐 来源: 《人民法院报》2023年12月5日第2版、第3版、第4版 法释〔2023〕13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 (2023年5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89次会议通过,自2023年12月5日起施行) 为正确审理合同纠纷案件以及非因合同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纠纷案件,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一、一般规定 第一条 人民法院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第四百六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解释合同条款时,应当以词句的通常含义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