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OpenAI最新发布的大模型o1的相关信息,包括其命名背后的意义、在复杂推理或数学计算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以及在一些特定场景的应用前景。同时,文章还分享了对一些专业人士测试新模型的体验和期待的一些应用场景,如实时视频分析、写复杂的论文或报告、AI变身产研团队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OpenAI发布新模型o1,不再延续以往的命名规范,意味着他们内部认为这才是他们真正的起点,也代表了目前的最强水平。
新模型在复杂推理或数学计算等方面能力显著提升,特别是在解决需要思考的学科方面,如物理、编程等。
关键观点2: 新模型将推理和思考能力变成了默认的“基础功能”,不需要额外提示就能自行进行深入的推理和反思。
新模型在推理方向上也引入了强化学习,能够在多次尝试中优化答案。
关键观点3: 新模型在科研、编码、数学等复杂问题上表现突出,可以助力解决新药研发、新材料开发等领域的难题。
作者分享了一些期待的应用场景,包括实时视频分析、写复杂的论文或报告以及AI变身产研团队等。
关键观点4: 文章还提到了AI在辅助写作方面的潜力,如帮助用户确定选题方向、编写论文大纲和摘要等。
此外,作者还提到了AI作为产研团队的潜力,能够协助完成产品需求、功能点规划和最后的代码编写。
关键观点5: 作者描述了自己对一个新颖的功能场景“发芽”的设想,并探讨了AI如何根据个人爱好生成不同的发芽结果。
该功能旨在帮助用户发现可能感兴趣的相关信息,并解决忘记笔记背景和细节的问题。
文章预览
不得不说,OpenAI这家公司在制造意外方面,永远不会让人失望。过去几个月,很多人都在猜测他们最强大的大模型GPT-5什么时候会发布。期间,不断有关于这个名为“草莓”的项目细节被泄露,甚至连他们的CEO萨姆·奥尔特曼也在推特上挑逗一样地发了一张草莓图片。 不过, 9月13日凌晨,OpenAI突然发布了他们的最新一代大模型。 没有发布会,没有预热,只是在推特上发了一条简单的通知,语言也特别朴素。原文是:“我们将发布OpenAI o1的预览版,这是一个全新系列的人工智能模型,旨在花更多时间思考后再做出反应。与以往的科学、编码和数学模型相比,这些模型能够推理复杂的任务,解决更难的问题。” 听到了吗?他们的新模型不叫GPT-5,也不叫草莓,而是叫作o1。那一瞬间,我的脑海里冒出了一个著名的脑筋急转弯:“小明的爸爸有三个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