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 Broad 研究所的 Peter Tsvetkov 和 Todd R. Golub 团队在 Science 杂志发表论文,命名了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铜死亡(Cuproptosis),它是继铁死亡之后的又一个金属离子依赖性的细胞死亡机制。文章还详细介绍了关于铜死亡的研究,包括Zn转运体ZnT1在铜死亡中的作用,以及其转运Cu2+的具体机制。此外,文章还探讨了ZnT1对于铜死亡的重要性,以及肠道ZnT1基因缺失导致的铜缺乏和Lgr5+干细胞受损等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新型细胞死亡方式—铜死亡(Cuproptosis)的发现
这是继铁死亡之后的又一个金属离子依赖性的细胞死亡机制,引起了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关注。
关键观点2: Zn转运体ZnT1在铜死亡中的作用
研究团队发现Zn转运体ZnT1能将Cu2+导入细胞,对于铜死亡是必需的。ZnT1介导细胞吸收Cu2+,其转运功能对于铜死亡过程至关重要。
关键观点3: ZnT1转运Cu2+的具体机制
研究团队通过结构和功能实验揭示了ZnT1转运Cu2+的可能机制,包括ZnT1的亚基间二硫键在Cu2+高效转运中的作用。
关键观点4: 肠道ZnT1基因缺失的影响
研究团队构建了肠上皮特异性ZnT1敲除小鼠,发现ZnT1丢失导致小鼠严重的肠上皮缺陷,体重明显下降,并在短时间内死亡。这进一步证实了ZnT1在体内转运Cu2+的能力。
关键观点5: 研究团队和作者简介
介绍了王晓东研究员和郑三多研究员的研究背景和成就,以及他们在本研究中的贡献。还提供了参考文献。
文章预览
来源:丁香学术 2022 年 3 月 17 日,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 Broad 研究所的 Peter Tsvetkov 和 Todd R. Golub 团队在 Science 杂志发表论文,将一种发生机制明显区别于已知的细胞凋亡、焦亡、坏死性凋亡及铁死亡的受控性细胞死亡方式,命名为「铜死亡」。 从此,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 铜死亡(Cuproptosis) 吸引着国内外科研人员的热切关注,这是继铁死亡之后的又一个金属离子依赖性的细胞死亡机制。截止 2024 年 8 月,以 「Cuproptosis」 为关键词的研究型论文已发表了 近 1200 篇。 大量研究显示,铜离子的吸收、分布、储存和排出受到机体的严密调控,当铜稳态被打破时,细胞会发生一系列代谢障碍,引起多种疾病,如门克斯和威尔逊氏病。 2024 年 8 月 6 日,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王晓东院士联合郑三多研究员在 Cell Metabolis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