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关于家长教育焦虑的简介,包括家长的教育焦虑表现、应对方法,以及过度保护、过度控制对孩子的影响。文章由巢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应用心理学专业负责人郑艳解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家长的教育焦虑表现
包括非言语行为表现焦虑、无法包容孩子的不合理观念、语言上的“攀比暴力”以及家长的过度期望。
关键观点2: 如何应对家长的教育焦虑
包括学会闭嘴、示弱,做孩子负面情绪的“垃圾桶”。
关键观点3: 过度保护、过度控制对孩子的影响
包括孩子形成过度依赖、做事优柔寡断、小心翼翼的性格,或叛逆心理特别强。家长应意识到过度控制的影响,及时做出调整。
关键观点4: 给家长克服教育焦虑的建议
包括家长自己情绪稳定、除了做好物质保障,精神养育不能忽视。家长应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语言表达方式,并做出修正。
文章预览
专家简介 巢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应用心理学专业负责人 郑艳 家长的教育焦虑有哪些表现?该如何应对?一起来看 — — 一、 家长的哪些行为属于教育焦虑? 1.非言语行为表现焦虑。 虽然家长只字未提“学习”二字,但是整个人的行为传递出压抑、不开心、失望、着急的负面状态。 比如,孩子某次考试没考好,家长嘴上没说什么,却表现出情绪低落,沉默不语或者唉声叹气等行为。 这些非言语行为,也是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焦虑的无意识体现,这种压力甚至比语言带来的压力对孩子影响更大。 2.无法包容孩子的不合理观念。 青春期孩子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什么话都敢说,三观中经常有不合理的观念,家长听到往往会想纠正孩子。 但此时,如果急于反驳孩子的观点,纠正错误,容易适得其反。 3.语言上的“攀比暴力”。 语言暴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