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陶女士频繁收到催收潘某还款的短信和电话,因为她曾作为借款合同的紧急联系人被潘某预留了手机号码。陶女士认为这侵犯了她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将潘某诉至法院。法院认定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潘某未经同意泄露陶女士个人信息构成侵权,并敦促其尽快清偿贷款。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陶女士收到骚扰短信和电话。
陶女士因为被潘某预留为紧急联系人,频繁收到催收潘某还款的短信和电话,这给她带来了困扰。
关键观点2: 潘某未经同意泄露陶女士个人信息。
潘某在借款时将陶女士作为紧急联系人并预留其手机号码,未经陶女士同意泄露了她的个人信息。
关键观点3: 法院认定潘某构成侵权。
法院认为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潘某未经同意泄露陶女士个人信息构成侵权。法院支持了陶女士的诉求,要求潘某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关键观点4: 法院敦促潘某清偿贷款。
法院不仅要求潘某向陶女士道歉和赔偿,还敦促他尽快清偿网络贷款以及租赁平台的租金,以停止对陶女士的催债骚扰。
文章预览
大家收到过骚扰短信吗? 一般人会选择屏蔽 或者是视而不见 不过市民陶女士却无法坐视不理 因为她收到的骚扰短信 都是来催债的 (网络配图 与文无关) 2024年1月起 陶女士频繁收到大量 提醒潘某还款的 催收电话和催收短信 这让陶女士不堪其扰 而更让她困惑的是 这个潘某究竟是谁? 为什么催潘某还款的短信 会发到自己手机上呢? 原来, 陶女士和潘某2018年时经初中同学介绍认识 , 并交换了联系方式,不过后来两人不常联系,更 算不上相熟的朋友。 记者在了解中得知, 潘某在网络平台上申请借款以及租借手机时,将陶女士填写为了借款合同的紧急联系人 , 并预留了陶女士的手机号码。后来,潘某没有及时归还借款,催收电话和短信就发给了陶女士。 陶女士告诉记者,她大概一个月就会收到四五条催债短信,询问潘某后,潘某则表示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