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的政策措施,旨在推动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支持中央企业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并重点解决国资创业投资面临的投资周期短、投资评价机制单一、风险容忍度低以及缺乏激励和免责机制等问题。文章指出这些政策措施对于消除国资基金的顾虑、扩大资金供给以及引导中央企业在科技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政策措施的背景和目的
解决国资创业投资出现的“不敢投”“不愿投”问题,推动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
关键观点2: 国资创业投资面临的问题
包括投资周期短、投资评价机制单一、风险容忍度低以及缺乏激励和免责机制等。
关键观点3: 最新政策措施的要点
延长创业投资基金的存续期;建立多元化的投资评价体系;提高对风险的容忍度;建立激励和免责机制等。
关键观点4: 政策措施的预期效果
消除国资基金的顾虑,为国有资本的“敢投”“愿投”提供支持;注入活力到我国创业投资领域;引导中央企业在科技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文章预览
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出台政策措施,推动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支持中央企业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此次出台的政策,抓住国资创业投资“不敢投”“不愿投”等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部署,获得投资人和创业者的一致好评。 国资创业投资为何出现“不敢投”“不愿投”等问题? 这要从国资在创业投资领域面临的主要堵点说起。 投资周期较短:硬科技企业通常需要较长的技术研发周期和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这与国资的投资周期不匹配。投资评价机制单一:国资投资过于注重短期财务回报,缺乏对科技创新长期价值和战略价值的评价体系。风险容忍度低:国资投资对于风险的容忍度较低,而创业投资尤其是早期项目风险较高,导致国资不敢轻易投资。缺乏有效的激励和免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