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描述了一个京郊老房子的改造设计项目。在不改变原有建筑布局和建筑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团队创造了一种“焕然一新,而又有记忆锚点”的情境体验。改造后的院落与村落达成规划风貌的统一协调,同时满足功能需求并创造出独立与清晰的元素关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项目背景与前提
受业主委托,对京郊的老房子进行改造设计,以便成为主人平时读书吃茶、会友饮宴、偶尔小住一下的场所。色彩要与周边相协调,同时不能改变原有建筑的平面布局与建筑体量。
关键观点2: 设计挑战
对外与整个村落达成规划风貌的统一协调,对内满足功能需求并创造出自己的场景情境,成为这次设计最大的挑战。
关键观点3: 构造做法与空间规划
设计中尽可能利用原有结构,如院子的砖墙、北方的木屋架。新建的体量如连廊、楼梯有自身独立的结构,与原有结构尽量不发生粘连,空间中各个元素独立与清晰。
关键观点4: 材料运用与细节处理
设计中运用了铝镁金属瓦屋面、高碳防腐竹材、红砖、深色石材等材质,以达到与周边环境的色彩协调,并实现新与旧的平衡。
关键观点5: 改造策略与情境体验
在不改变原有建筑布局和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创造一种“焕然一新,而又有记忆锚点”的情境体验,既有小院锚固于村落关系的似曾相识,也有新功能与老院落的重新匹配。
文章预览
© 朱雨蒙 在构造做法中,我们尽可能地利用原有结构,比如院子的砖墙、北方的木屋架。而新建的体量,如连廊、楼梯他们有自己独立的结构,与原有结构尽量不发生粘连,而这反映在空间中,就是各个元素的独立与清晰(房子、连廊、石头、亭子)。 感谢 介介工作室 对gooood的分享 |在村子里改房子| 2023年夏天,我们受业主委托对其在京郊的老房子进行改造设计,以便成为主人平时读书吃茶、会友饮宴,偶尔小住一下的场所。 ▲院落与村落 © 朱雨蒙 ▲红墙上的船 © 朱雨蒙 场地所在的村子是一个既“自然”又“不自然”的村落。“自然”之处在于它的形态是自由地发生与生长的。而“非自然”之处在于规划的统一“粉刷”,几乎所有朝公共街巷的界面都被统一刷上了米黄色或红色的涂料。 ▲改造前场地照片与改造前平面图 © 介介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