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货币乘数的国际比较,包括中国、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货币乘数走势。文章指出,货币乘数受经济周期和银行体系派生能力影响,近年来国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控不依赖总量工具,货币乘数进入相对稳态变化阶段。文章还解释了货币乘数的作用是衡量货币的派生强度,而不是衡量货币总量的合适与否。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货币乘数的国际比较
文章对比了不同经济体的货币乘数走势,包括中国、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发现不同经济体的货币乘数存在明显的差异,受经济周期和银行体系派生能力影响。
关键观点2: 银行体系派生能力与货币乘数的关系
文章指出,银行体系的派生能力是影响货币乘数的重要因素,这种派生能力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如果只增加基础货币,但银行体系派生能力受限,货币乘数可能出现下降。
关键观点3: 国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控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近年来,国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控不依赖总量工具,部分国家取消法定准备金要求,货币乘数进入相对稳态变化阶段。这导致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货币乘数在近年来相对平稳,波动较小。
关键观点4: 中国货币乘数的特点
中国的货币乘数近年来呈平稳上升走势,目前约在8左右。这是因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资金需求上升,融资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体系货币派生能力较强。
关键观点5: 货币乘数的意义
文章强调,货币乘数的作用是衡量货币的派生强度,而不是衡量货币总量的合适与否。合理的货币供应量应能适应本国经济发展需要。
文章预览
什么是基础货币?货币创造是怎么回事?降准和货币乘数又是什么关系?近期,“成方知道”专题策划了关于货币创造的一系列金融知识科普文章,今天推出第五期: 货币乘数的国际比较。 2011年以来,我国货币乘数保持平稳上升态势,与其他经济体相比,无论在走势上还是数值上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经济繁荣期一般是呈现上升趋势,遭遇金融危机冲击后又会快速回落。 1965年美国进入战后修复期,生产加工制造业加快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增长,货币乘数从1960年的6左右持续上升至1985年的11左右。2008年金融危机前,美国货币乘数在9以上的区间波动,危机发生后,美国基础货币大幅快速增长,导致货币乘数短时间内出现转折下跌,从2008年2月的9快速降至2008年11月的5。欧元区和日本的货币乘数也经历过相似的变化过程。从中也可看出,银行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