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本雅明关于艺术作品的“灵韵”概念,并从结构主义符号学角度对其进行了澄清。文章认为,虽然手工时代的艺术作品具有灵韵,但机械复制时代乃至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作品也有灵韵,尽管它们的来源不同。手工时代艺术作品的灵韵源于作者在场,机械复制时代源于对象在场,人工智能时代源于观众在场。没有观众经验的激活,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作品将毫无意义。文章还讨论了人工智能时代艺术作品的灵韵,指出它是从外部由观众赋予的,并探讨了符号学中的三种结构以及它们对艺术灵韵的影响。此外,文章还设想了一种超人类现象——纯有世界和机器的纯无世界,并探讨了它们与符号世界的关系。最后,文章对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作品是否具有灵韵进行了猜想,并指出没有观众的经验激活,这些作品将毫无意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灵韵的概念与来源
本雅明提出的“灵韵”概念不仅适用于手工时代的艺术作品,也适用于机械复制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作品,尽管其来源不同。手工时代的灵韵源于作者在场,机械复制时代的灵韵源于对象在场,人工智能时代的灵韵源于观众在场。
关键观点2: 人工智能时代艺术作品的灵韵
在人工智能时代,艺术作品的灵韵不是从作品内部散发出来的,而是观众从外部赋予的。没有观众经验的激活,这些作品将毫无意义。
关键观点3: 符号学结构对艺术灵韵的影响
文章讨论了符号学中的三种结构:存有性符号学、代表性符号学和标记性符号学,并指出它们对艺术灵韵的影响。存有性符号学中的能指位移至意义领域,使得符号具有意义;代表性符号学中的能指指向所指,意义需要通过符号来表达;标记性符号学中的所指位移至能指,意义处于欠缺状态。
关键观点4: 超人类现象与符号世界
文章设想了一种超人类现象——纯有世界和机器的纯无世界,并探讨了它们与符号世界的关系。纯有世界只存在存有,没有符号;纯无世界只存在标记,没有意义。
关键观点5: 人工智能时代艺术作品的灵韵猜想
文章对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作品是否具有灵韵进行了猜想,并指出没有观众的经验激活,这些作品将毫无意义。灵韵不是从作品内部散发出来的,而是观众从外部赋予的。
文章预览
本文选自《电影艺术》2024年第5期 彭 锋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暨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摘 要 : 从结构主义符号学角度可以对本雅明意义含混的“灵韵”做些澄清,不仅手工时代的艺术作品具有灵韵,机械复制时代乃至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作品也有灵韵。不过,它们的来源不同:手工时代艺术作品的灵韵源于作者在场,机械复制时代源于对象在场,人工智能时代源于观众在场。没有观众经验的激活,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作品将毫无意义。人工智能时代艺术作品的灵韵,不是从作品内部散发出来的,而是观众从外部赋予的。 关键词: 结构主义 符号学 灵韵 人工智能 本雅明 本雅明关于艺术作品的“灵韵”以及机械复制技术导致灵韵消逝的论述,自其发表以来一直是美学和艺术批评领域的重要话题。关于“灵韵”的讨论已经很多,该词在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