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作者在美国教学实习的经历和体会,以及对于教学系统改进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包括教学成长之路、教学心得、美国课堂风格与学习态度的差异、作者的解决方案以及广告。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教学成长之路
作者通过在美国的教学实习,体会到强大的教学支持网络对于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包括大学教授的指导、学院专职老师的反馈以及教学机构的帮助等。
关键观点2: 教学心得
作者分享了在美国的教学经验,并思考如何构建更有效的英语学习系统。提到免费课程与高效学习的关系,以及移民获得的教育资源的优质保证。
关键观点3: 美国课堂风格与学习态度的差异
作者对比了美国与中国的教学风格和学生学习态度的差异,指出追求语速放慢、每句话清晰易懂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不同的学习心态(急功近利 vs. 厚积薄发)。
关键观点4: 作者的解决方案
作者提出了建立学习社群的解决方案,旨在吸引愿意扎实打好基础的学生,同时满足“弯道超车”学生的需求。强调做一个有独特风格的IP教师,不必迁就所有人。
关键观点5: 广告
作者宣传了自己的考研写作课程,强调颠覆传统填鸭式教学,通过大量练习和检测,彻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文章预览
1. 教学成长之路:支持系统的重要性 我在美国学习一年多,刚刚完成了在美国本土的首次英语教学课。 并非想炫耀自己“如何给美国人上课”,恰恰相反,这一经历让我反思了背后的支持机制:在正式授课之前,大学的教授多次指导我不断完善教案;学院还安排专职老师观察我的课堂教学活动并给出反馈;另外,所参与的教学机构也配备了教学经验丰富的美国教师,亲自帮助我顺利进行课程衔接(例如我偶尔未能察觉学生对指令的不理解)。简而言之,在我授课的过程中,实际上有四位导师在帮助我进步(大学两位,教育机构两位)。 事实上,机构的学生也知道我是一位在中英美三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实习教师”。得益于美国政府的资助,他们可以免费学习英语,而课程的师资,即便是我这样的实习教师,都是优质的。 由此,我有两点体会
………………………………